第9部分 (第3/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豈明則蓄濃髯,戴大絨帽,披馬伕式大衣,儼然一俄國英雄也。”266次年四月十九日,周作人在小說組做了《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達》的報告。一九一八年二月,《北京大學日刊》開始徵集歌謠,劉半農、沈尹默、周作人負責編輯,錢玄同、沈兼士考訂方言。此舉雖非周作人所發起,他卻堪稱這方面的前驅。參與上述活動,使得周作人很快成為一個以革新中國文化為宗旨的群體中的重要角色。正如蔡元培所說:“北大的整頓,自文科起。舊教員中如沈尹默,沈兼士,錢玄同諸君,本已啟革命的端緒;自陳獨秀君來任學長,胡適之,劉半農,周豫才,周豈明諸君來任教員,而文學革命,思想自由的風氣,遂大流行。”267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三日,周作人在北京大學參加進德會,為乙種成員。——進德會發起於民國元年,此時為蔡元培所大力提倡,“以挽奔競及遊蕩的舊習”268。其基本戒為不賭,不嫖,不娶妾;選認戒為不做官吏,不做議員,不飲酒,不食肉,不吸菸。乙種成員即遵守基本戒,再加上不做官吏,不做議員兩條選認戒者。“不嫖,不娶妾”,自符合周作人一向的婦女觀;此後他涉及相關問題,尤其是對待兩個兄弟的婚姻的態度,與此也有很大關係。
一九一八年舊曆除夕,劉半農造訪紹興會館。在所寫的一首詩中,透露周氏兄弟“欲招繆撒,欲造‘蒲鞭’”269,即有意在文學及批評方面一展身手。“說今年已盡,這等事,待來年。”繼《陀思妥也夫斯奇之小說》、《古詩今譯》之後,周作人在《新青年》發表了所譯梭羅古勃的《童子Lin之奇蹟》,這是他用白話文翻譯的第一篇小說,完成於該年一月二十一日;接著又有所譯俄國庫普林的《皇帝之公園》面世270。周作人在《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達》271的講演中,指出中國小說所以毫無成績,是因為“不肯模仿不會模仿”;“我們要想救這弊病,須得擺脫歷史的因襲思想,真心的先去模仿別人,隨後自能從模仿中蛻化出獨創的文學來,日本就是個榜樣”,“目下切要辦法,也便是提倡翻譯及研究外國著作”。現在他正是為了給中國作家提供可資模仿的榜樣。繼而揭載的《讀武者小路君所作〈一個青年的夢〉》272,乃是周作人“研究外國著作”的論文。此文更促使魯迅以後將武者小路實篤這劇本譯為中文。——所有這些,都在“欲招繆撒”之列。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周作人傳 第四章 一九一七(5)
將日本女作家與謝野晶子作《貞操論》(《貞操ハ道德以上ニ尊貴デァル》)273譯為中文發表,是周作人首次在思想問題上向傳統觀念發難;也標誌著他自張勳復辟以後的一番思考,開始有了結果。婦女問題素為周作人所關注,現在則說:“女子問題,終竟是件重大事情,須得切實研究。女子自己不管,男子也不得不先來研究。一般男子不肯過問,總有極少數覺了的男子可以研究。我譯這篇文章,便是供這極少數男子的研究。”此文引起很大轟動,《新青年》接續刊出胡適《貞操問題》274、唐俟(魯迅)《我之節烈觀》275等文章,予以討論。然而對周作人來說,其意義實際上超出婦女問題之外,乃是要對既有的全部社會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重新加以評衡,即如與謝野晶子所說:“道德這事,原是因為輔助我們生活而制定的。到了不必要,或反於生活有害的時候,便應漸次廢去,或者改正。倘若人間為道德而生存,我們便永久作道德的奴隸,永久只能屈伏在舊權威的底下。這樣就同我們力求自由生活的心,正相反對;所以我們須得脫去所有壓制,舍掉一切沒用的舊思想,舊道德,才能使我們的生活,充實有意義。”周作人隨後所寫《祖先崇拜》、《思想革命》等,都是依循這一思路。《貞操論》使周作人一舉成名。魯迅的成名作《狂人日記》與此篇是在《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