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章。七年一月起,就有啟明的文章,那是《新青年》第四卷第一號,接著第二、三、四諸號都有啟明的文章。但豫才則尚無文章送來,我常常到紹興會館去催促,於是他的《狂人日記》小說居然做成而登在第四卷第五號裡了。”262“文章應該用白話做”尚屬“文學革命”,“舊文化之不合理者應該打倒”則已趨向“思想革命”。周作人首度在《新青年》露面,正在該刊改用白話那一期,所發表的是譯作《陀思妥也夫斯奇之小說》。自此以後他就藉助這一媒體,從事外國文學譯介與鼓吹思想革命。前者即由這篇《陀思妥也夫斯奇之小說》打頭,後者則要等到發表譯作《貞操論》才算開始。當然從後來所寫《人的文學》看,文學譯介與思想革命本是相輔相成的。
不過周作人首先忙的是另一件事。一九一七年九月四日,他受聘為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兼國史編纂處編纂員——此項兼職至一九一九年三月才辭去。月薪教授初級為二百四十元,以後可以加到二百八十元為止。十月一日,首次上課。周氏不以口才見長263,然而所講內容堪稱新穎。“其時我才從地方中學出來,一下子就進到最高學府,不知道如何是好,也只好照著中學的規矩,敷衍做去。點名劃到,還是中學的那一套,但是教課,中學是有教科書的,現在卻要用講義,這須得自己來編,那便是很繁重的工作了。課程上規定,我所擔任歐洲文學史是三單位,希臘羅馬文學史三單位,計一星期只要上六小時的課,可是事先卻須得預備六小時用的講義,這大約需要寫稿紙至少二十張,再加上看參考書的時間,實在是夠忙的了。於是在白天裡把草稿起好,到晚上等魯迅修正字句之後,第二天再來謄正並起草,如是繼續下去,在六天裡總可以完成所需要的稿件,交到學校裡油印備用。”264“希臘文學史”起手於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二日,“近代歐洲文學史”起手於九月二十四日,一九一八年一月七日又開始寫“羅馬文學史”。六月課程結束,重加編理,成《歐洲文學史》一書。其中近代歐洲一卷,僅包括“中古與文藝復興”與“十七十八世紀”兩部分。十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列為“北京大學叢書之三”。這是周作人來北京後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世界文學史迄無移譯,該書自有草創之功;作者藉此所展現的廣闊的文化視野和系統的文學史觀,在同輩人——包括北京大學的同事在內——中顯得特別突出。雖然以後他的自我評價不高:“這是一種雜湊而成的書,材料全由英文字各國文學史,文人傳記,作品批評,雜和做成,完全不成東西,不過在那時候也湊合著用了。”然而難能可貴之處,恰恰在於沒有現成“母本”,居然編出一部條理清晰,內容豐富的文學史著作。至一九一九年三月,周作人仍在續編講義。以後他擬增補《歐洲文學史》,但未果:“後來商務印書館要出一套大學的教本,想把這本文學史充數,我也把編好了的十九世紀文學史整理好,預備加進去,可是拿到他們專家審訂的意見來一看,我就只好敬謝不敏了。因為他說書中年月有誤,那可能是由於我所根據的和他的權威不合,但是主張著作名稱悉應改用英文,這種英語正統的看法在那些紳士學者的社會雖是當然,但與原書的主旨正是相反,所以在紳士叢書裡只得少陪了。”增補部分已經遺失,其底本“近代歐洲文學史”講義則儲存至今,分“緒論”、“古代”、“古典主義時代”、“傳奇主義時代”和“寫實主義時代”五章,其中十九世紀部分佔三分之二,正可彌補《歐洲文學史》不全之憾265。
周作人傳 第四章 一九一七(4)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北京大學設立文科研究所,周作人參加了“改良文字問題”和“小說”兩組。小說組成員還有胡適與劉半農。二位來北京大學任教比周作人稍晚,也都成為他的世界裡的重要角色。劉半農曾談到當時對周作人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