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麼事情就會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這個道理。
注意激勵的方式和時機
正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投其所好的激勵,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對於一個生活貧困的職員,物質的獎勵更能夠促使他積極地工作;而對於一個生活優裕的經理,在工作上給予適合他的更大的平臺,更能滿足他的精神需要。
同時,注意激勵的時機也是很重要的。打個比方,廚師炒菜,放作料的順序不同,菜的味道是不一樣的。超前激勵可能會使對*得無足輕重,延後激勵可能會讓對*得畫蛇添足。舉個例子,如果父母給孩子許諾:如果考得好,可以買個MP3。MP3卻在考前就送給了孩子,結果在實現願望的孩子面前,MP3已經不再具有激勵的意義,孩子對待考試也就不那麼熱情了;如果在孩子考得很好、成績下來許久之後還是沒有實現承諾,那麼孩子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家長再用類似的承諾來激勵孩子,就不會再有好的效果。這就是行為主義心理學主張的“強化要及時”。
注意激勵的適度
這裡要指出,適度有一個前提是激勵正確的事,這不是少數服從多數的投票。如果紅燈亮的時候只有一個人站在原地不動,其他人都在衝向馬路對面,我們不能說那唯一的一個人是錯的,而給予其他人掌聲。激勵正確的事,可以讓事物向積極的方向發展,而適度的激勵,可以提高積極性。如果對業績為50和業績為100的兩個業務員給予同樣的獎勵,那麼業績50的覺得與其多做還不如保持現狀,業績100的覺得自己多做沒有意義,不如偷偷懶,那麼,這時的激勵反而導致懶散的工作氛圍。適度,不僅指激勵的程度,也指激勵的頻率。頻率低,打消激勵的積極性;頻率高,失去激勵的意義,使人產生麻痺的心理。
以上談到的是如何善用期望效應,透過激勵作用來影響改變他人。醫學研究證實:對人生有積極態度的人,他們的免疫系統更健全,病菌更不容易入侵,身體的生理狀況也會比人生態度消極陰暗的人要健康許多。
從心理層面,在能力相似的情形下,積極的人在遇到挫折和打擊時的態度和反應與那些消極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堅持不懈;後者則會選擇放棄,停滯不前。積極地對己對人,及時調整自我期許,我們將會收穫快樂和滿足的人生。當然,期望效應對自我同樣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因為我們還會對自己產生消極的期望,這在心理學中,叫做“自我擊敗”。當我們認為自己不能完成某些事情的時候,就真的不能完成了;總認為自己會生病的人,結果真有可能生一場大病。
是怎樣的人,就會做怎樣的事
還記得農夫和蛇的故事嗎?寒冷的冬天,善良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凍僵的蛇。他覺得蛇很可憐,把它放到懷裡溫暖它。蛇感到溫暖以後甦醒過來,一口咬在農夫的胸前,農夫死了,蛇也因為得不到溫暖凍死了。
第一章 為什麼幸運的人總幸運,倒黴的人總倒黴:行為與心理(3)
為什麼農夫會救起毒蛇,他不知道蛇會咬人,還是不知道那是條毒蛇?蛇為什麼咬農夫,農夫死了,它不是還要凍死在路邊嗎?
農夫的行為是不是愚善,我們姑且不論。在這裡,我們只想從心理學的角度探究這個問題。行為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個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行為。農夫會救起毒蛇是因為他的善良,善良讓他無法坐視一個生命被寒冷奪走;蛇咬農夫是因為它是蛇,蛇的本性就是咬人。透過行為分析心理,可以這樣說,是怎樣的人,就會做怎樣的事。
如果把人的心理和行為比作一棵樹,露在地面上的樹幹、樹枝、樹葉等,屬於行為部分,而地底下的樹根則屬於心理。只有根部(心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