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章 為什麼幸運的人總幸運,倒黴的人總倒黴:行為與心理(1)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還記得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嗎?影片講述的是一個語言學家用6個月的時間把倫敦街頭粗俗的賣花女培養成上流社會的千金小姐的故事,改編自英國作家蕭伯納的作品《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塞普勒斯國王,我們本節接下來要闡述以它命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亦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在1968年做了一個實驗:他和他的實驗小組隨機抽取了美國的一所普通學校,並在6個年級18個班級裡進行了所謂的“潛力調查測驗”,之後給該校老師提供了部分學生的名單,並告知他們名單中的學生潛力超出常人,要求老師們在不告知學生本人的情況下進行長期的觀察。而實際上,羅森塔爾教授在編寫名單時只是隨機抽取,也就是說名單和潛力高低並沒有任何聯絡。然而8個月後他們發現,名單上的學生不但在學習成績方面進步神速,在道德、人際關係及其他方面也都有突出變化。羅森塔爾對此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結論:“潛力調查測驗”使教師對部分學生產生更高的期望,從而下意識地對學生作出有積極意義的引導,而學生收到這種下意識傳遞的資訊後,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方面得到了提升,進而開始重塑自我,最終符合了“潛力調查結果”。這就是著名的期望效應的典型試驗。用一句最通俗的話來解釋這一效應就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當然,反之也成立。這就是說,當人們相互交流的時候,一個人的感情和期望等行為會導致其寄予物件向相應的方向發生一系列變化。期望對人有深層次的指導作用,美好而積極的期望使人良性發展,不當的期望則會讓人的發展每況愈下。
那期望效應不就成了“點金石”了嗎?也許你會覺得這樣形容期望效應有些誇大,事實上,心理學家的一系列研究與實驗恰恰證明了期望效應有時就是能夠“點石成金”,讓“鐵樹開花”。
上面提到的實驗效應對兒童如此,對於成人也會這樣顯著嗎?成人的接受能力、知識程度都與兒童有很大區別,更重要的是成人往往已經形成穩定的人格,是否還會受到期望效應的影響呢?20世紀70年代,電腦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僅僅是少數技術人員能夠進行電腦操作。美國一個公司的高管在自己的公司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挑選了一個在公司擔任清潔工的黑人,指出這個黑人有電腦方面的天賦,可以勝任電腦操作員的工作。結果,僅僅三個月的時間,這個黑人就成長為公司最出色的電腦操作員之一。關於期望效應的實驗還有很多,這些實驗都指向了同一個事實:一個人的能力、性格等因素,與周圍環境和他人的期待,以及他對自己的期待有很大的關係。這也就是期待效應真正的力量,它神奇的力量背後是強烈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周圍環境及他人和自我的期待會對個人的自我判斷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會轉化為心理暗示,使一個人相信自己就是他人描述的形象,即為自己建立一個理想的行為模型,並逐漸向理想模型靠攏,進而使自己符合理想模型的形象。
既然期望效應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我們在生活中要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它呢?
在對他人的期望上,善用激勵
第一章 為什麼幸運的人總幸運,倒黴的人總倒黴:行為與心理(2)
不管是領導、職員、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師、為人徒……我們都需要自我激勵和對他人善意的激勵。對於激勵,我們並不陌生。“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就是不當的激勵導致的悲劇。人和動物一樣,本能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事,你想得到什麼,或者期望他人做什麼,就該獎勵什麼。這樣,如果得到認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