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興/朱貴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3艦隊的兩個特混大隊已在呂宋島水域會合,並派艦載機襲擊慄田部隊,擊沉其輕巡洋艦&ldo;能代&rdo;號,並重創掉隊的重巡洋艦&ldo;熊 野&rdo;號。
至此,慄田和小澤的艦隊都撤出戰鬥,返回各自的錨地。
在連續4天的海戰中(10月23日至26日),美國艦隊共擊沉日本戰列艦3艘(包括69萬噸的&ldo;武藏&rdo;號),航空母艦4艘(包括小澤的旗艦&ldo;瑞 鶴&rdo;號),輕、重巡洋艦10艘,驅逐艦9艘,使日本作戰艦艇總共損失306萬噸。
至此,就像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所說的,在太平洋上,美日之間的海戰是真的結束了。
美國損失輕型航空母艦1艘,護航航空母艦2艘,驅逐艦3艘,總噸位37萬噸。
這是美國海軍的一大勝利。
但由於美國海軍在這次大海戰中沒有一個總司令統一指揮,各個艦隊的任務不太明確,又未能及時交換情報,協同作戰,失去了一些有利 的戰機,否則日本艦隊確有全軍覆沒之虞。
日本海軍雖在雷伊泰灣海戰中遭到慘敗,但美軍並未掌握菲律賓海域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因為強大的第3艦隊已經撤走了)。
在海戰之後的6週中,日軍有9個船隊開到萊特島西岸的烏目港,把增援部隊和物資送上萊特。
到11月中旬,已有4個師團(都不滿員)到達島上,使日本守軍達到55萬人。
克魯格將軍指揮的第6集團軍共有兩個軍(第10和24軍),下轄4個師(第l騎兵師、24師、7師和96師)。
另有兩個師(第32和77師)是預備隊。
在12月初投入戰鬥。
總兵力約為日軍的一倍。
美軍登陸之後,經過苦戰,於10月底拿下島上重鎮達噶米。
與此同時,美軍騎兵第1師和第24師向北挺進,攻打北岸重要港口卡里噶拉,11月2日拿下該城。
克魯格擔心日軍會從海上增兵,遂令美軍鞏固灘頭陣地,而沒有率先搶佔該市西南的山地。
日軍搶先‐步,幾天之內就把卡里噶拉西南的蜿蜒山脊、陡峭山坡和怪石嶙峋的縫隙都修築成真正的防禦工事,由新近從上海調去的精銳 部隊第1師團防守。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