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瑕疵,這是可以理解的。
那時,延安的民主空氣很濃厚,許多知識分子、青年學生的革命熱情高昂,對革命理論的學習認真,對自己所選擇的革命信仰是非常忠誠,但在學習中也難免存在一些盲目現象,比如那時我們大都堅信&ot;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ot;應該說,經過六七十年的實踐,證明這種提法不完全正確。但在那個年代,卻是代表了我們廣大知識青年的整體思想狀態,的確是我們追求的理想。1939年,母親在家鄉病故。當時邊區同國統區還可以通郵,直到1941年皖南事變以後,兩邊的通訊才中斷。噩耗傳來,我痛哭一場,回想母親為了我的成長,辛苦了一輩子,我卻不能在母親身旁盡孝而深深地自責。母親是我在這個世上唯一的親人,失去母親的痛苦,對我的打擊是巨大的。可以說延安時代,是我個人思想逐漸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物質生活雖然很艱苦,但精神收穫最大,馬列主義理論和政治覺悟提高最快,形成和奠定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革命理想,是我人生道路的里程碑。
2、九旅
抗戰初期,八路軍九旅一直堅持在華北敵後抗日。但蔣介石滅亡共產黨之心不死。1939年,國民黨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暗中部署胡宗南部進攻延安。黨中央為保衛陝甘寧邊區,決定由華北敵後調回九旅駐防綏德。綏德共轄米脂、吳堡等五個縣,地理位置很重要。當時黨中央在延安,但軍隊發展主要在華北。綏德就在黃河西岸邊上,黨中央同華北的聯絡,向各抗日根據地輸送幹部,人員往來,以及部隊前後方調防,都要透過這個地區。當時,綏德駐有國民黨的一個保安團。綏德專員、號稱摩擦專家的何紹南還大肆招兵買馬,擴大保安團,不斷同八路軍製造摩擦,企圖控制延安同各抗日根據地的往來通道。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