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豬的傳染病 輪狀病毒感染 (第1/2頁)
望月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概述
輪狀病毒感染是多種幼齡動物和嬰幼兒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傳染病,以嘔吐、腹瀉和脫水為主要特徵。
患病動物胃內充滿凝乳塊和乳汁,小腸壁菲薄、半透明,內容物呈液狀、灰黃或灰黑色,腸繫膜淋巴結腫大,小腸絨毛萎縮變短。
輪狀病毒為豬消化道的“條件病原微生物”,當仔豬受寒或抵抗力下降時可引起嚴重的腹瀉和死亡。
1973年,bishop等在墨爾本研究嬰幼兒胃腸炎時從十二指腸粘膜細胞活檢標本中發現輪狀病毒,並認為是嬰幼兒胃腸炎的病因。
全世界5歲以下兒童每年可發生1.4億人次的輪狀病毒腹瀉,死亡可達100萬人。
二、病原
輪狀病毒為大小不等的球形,無囊膜,呼腸孤病毒科,電鏡下完整毒粒如車輪狀,故稱為輪狀病毒。
病毒的基因組由11段雙鏈RNA組成,有3層外殼蛋白保護基因組,無包膜。
基因分別編碼6個結構蛋白和5個非結構蛋白。
Vp7、Vp4為重要的中和抗原輪狀病毒屬於呼腸孤病毒屬,有時也直接稱為輪狀病毒屬。
三層衣殼:外層由Vp7和Vp4組成;內層為Vp6;核心由Vp1、Vp2和Vp3組成。
根據結合輪狀病毒的不同抗體來分類(即內衣殼Vp6的抗原性),可將輪狀病毒分為A~G,7個不同的血清群。
和人有關的為A、b、c組。
A組輪狀病毒宿主廣,危害人和動物,是引起嬰幼兒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體;
b組輪狀病毒,危害人、豬、牛和大鼠,主要引起成人腹瀉;
c組輪狀病毒主要感染豬,但近年來也在人群檢出該病毒。
d、E、F、G組輪狀病毒僅引起動物腹瀉。
感染豬的輪狀病毒有A、b、c、E群,其中A群佔89%,最常見的為A群。
感染禽類的有d、F群。
RV有較強的抵抗力:耐乙醚、耐氯仿、對胰蛋白酶穩定,耐酸鹼(ph 3.5~10),63c 30min滅活,室溫中傳染性可保持7個月,-20c長期儲存。
三、流行病學
傳染源:病豬、隱性感染及帶毒豬。
傳播途徑:輪狀病毒主要透過糞-口傳播,也可透過呼吸道傳播。
易感動物:多發於8周齡以內仔豬,日齡越小越嚴重,呈地方流行,多見於仔豬、犢牛、雛雞和兒童,成年動物感染一般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呈隱性感染經過。
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痊癒動物可持續排毒3周。
四、發病機理
感染12~48小時,小腸黏膜即可佈滿病毒,摧毀小腸的絨毛腸上皮細胞,
24~72小時,小腸絨毛開始萎縮,病變是節段性的。病豬因脫水、酸中毒、心力衰竭而死亡。
5到10日齡內的仔豬感染後病情嚴重,嘔吐、腹瀉、死亡率高。
1~3周齡感染死亡率低,僅為腹瀉,常為仔豬斷奶腹瀉症的病因。
五、臨床症狀
仔豬患病主要表現為嘔吐、頑固腹瀉、糞便水樣或糊狀,呈黃白色或暗黑,有的呈乳油狀,伴有明顯的脫水。
日齡越小,發病程度和死亡率越高,往往僅在一窩內相互傳染。
受感染的豬毛髮粗糙,憔悴。
中大豬多為隱性感染,不表現臨床症狀。
六、病理變化
(一)病變僅限於小腸1\/2~2\/3腸斷,腸壁變薄、半透明、膨脹、充滿水分,乳糜管內不含乳糜,腸繫膜淋巴結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