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講書,怕大班太雜沓,未生去對太炎說了,請他可否於星期日午前在民報社另開一班,他便答應了。伍舍方面去了四人,即許季茀和錢家治,還有我們兩人,未生和錢夏(後改名玄同),朱希祖,朱宗萊,都是原來在大成的,也跑來參加,一總是八個聽講的人。民報社在小石川區新小川町,一間八席的房子,當中放了一張矮桌子,先生坐在一面,學生圍著三面聽,用的書是《說文解字》,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吓去,有的沿用舊說,有的發揮新義,乾燥的材料卻運用說來,很有趣味。太炎對於闊人要發脾氣,可是對青年學生卻是很好,隨便談笑,同家人朋友一般,夏天盤膝坐在席上,光著膀子,只穿一件長背心,留一點泥鰍鬍鬚,笑嘻嘻的講書,莊諧雜出,看去好像是一尊廟裡的哈喇菩薩。”111
對周作人來說,這仍是一種語言學習。學習英文以及此後學習古希臘文,為他開闢通曉西方文化之路;學習日文,開闢通曉日本文化之路;聽章炳麟講學,則使周作人得窺中國文化的神髓。他曾說:“魯迅對於國學本來是有根柢的,……現在加上文字學的知識,從根本上認識了漢文,使他眼界大開,其用處與發見了外國文學相似。”112這話也可以用來說他自己。得到國學大師真傳,兄弟二人於此造詣甚深;是以多年後與章士釗、陳源等論戰時,才會那麼輕蔑對手。至於當下直接的作用,則體現於文章之中,無論寫作還是翻譯。即如周作人所說:“丙丁之際我們翻譯小說,還多用林氏的筆調,這時候就有點不滿意,即嚴氏的文章也嫌他有八股氣了。以後寫文多喜用本字古義,《域外小說集》中大都如此,斯諦普虐克(Stepniak)的《一文錢》曾登在《民報》上,請太炎先生看過,改定好些地方。”113這在當時,明顯帶有反清排滿的民族革命色彩。——後來他有所說明:“革命精神的懷古,是一種破壞現狀的方便,與對於改革而起的反動的保守的運動很不同,譬如希臘復活古語,貌似復古,其實卻在驅逐闖入的土耳其語。中國革命以前的復古思潮也如此,與革命後的反動的復古完全是兩樣的;所以我們對於被壓迫民族的懷古的思想要能客觀的理解他,不可將他認作民族的傳統精神。”114周作人的復古立場,前後堅持了將近十年。除此之外,他還講到一層:“我總覺得受了不少影響,革命前後的文字上的復古或者也是一種,大部分卻是在喜歡講放肆的話,——便是一點所謂章瘋子的瘋氣。”115此即傳承了浙江“深刻”一脈文風,對他自己身上的“叛徒”或“流氓鬼”不無啟發作用。民報社聽講的同學中,錢玄同、朱希祖、許壽裳等,將來繼續出現在周作人的世界裡,有的還扮演了重要角色;三十年後錢玄同逝世,周作人所寫輓聯有云:“同遊今散盡,無人共話小川町。”116
周作人傳 第二章 一九○六(6)
周作人說:“魯迅計畫刊行文藝雜誌,沒有能夠成功,但在後來這幾年裡,得到《河南》發表理論,印行《域外小說集》,登載翻譯作品,也就無形中得了替代,即是前者可以算作《新生》的甲編,專載評論,後者乃是刊載譯文的乙編吧。” 117為《河南》雜誌所寫文章,就明顯有著章式“文字上的復古”的傾向:“又喜歡做怪句子和寫古字,這是受了當時《民報》的影響。”118——關於此事緣起,周作人說:“可巧在這時候有我在南京認識的一個友人,名叫孫竹丹,是做革命運動的,忽然來訪問我們,說河南留學生辦雜誌,缺人寫稿,叫我們幫忙,總編輯是劉申叔,也是大家知道的。我們於是都來動手,……”119計第一號有魯迅的《人間之歷史》,第二、三號有魯迅的《摩羅詩力說》,第四、五號有周作人的《論文章之意義暨其使命因及中國近時論文之失》,第五號有魯迅的《科學史教篇》,第七號有魯迅的《文化偏至論》,周作人口譯、魯迅筆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