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第1/3頁)
[美]埃德加·斯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蔣夫人顯然並不高興,她當時對局勢比她丈夫要清楚得多。她對這種為&ldo;在屍體上開宴會&rdo;(南京的人當時認為總司令不可能活著出西安)的準備極感憤怒和震驚,於是去見了何應欽,要他解釋。如果他開了戰,他還能停下來嗎?他能救她丈夫嗎?她寫道,她丈夫的安全&ldo;同國家的繼續生存是不可分的&rdo;。他要殺死她丈夫嗎?這位將軍膽怯心虛了。她堅持要他停止戰事,把他的才智用在設法爭取蔣先生獲釋上。她要他活著回來。她的論點佔了上風‐‐至少是蔣介石自己的使者到達南京之前。
同時情況也很顯然,如果大規模開戰,西北不是沒有盟友的!廣西、廣東、雲南、湖南、四川、山東、河北、察哈爾、山西、綏遠、寧夏的軍政領袖都作壁上觀,如果何應欽開戰,他們幾乎肯定沒有一個人會舉一個小指頭出力協助。他們無論哪一個人,或者甚至他們全體都會靠向叛軍一邊。在最好的情況下,所有這些省份裡的當權政治派系也會要求南京出高價才肯保持中立,他們每個人都想在這場衝突中設法增強自己的勢力。這一點到二十三日就很明顯了,當時有勢力的宋哲元和韓復榘將軍(河北和山東的統治者)發出通電,要求和平解決,明確告誡不要開戰,清楚地表明對何應欽將軍的計劃毫不贊成。
現在問題是:蔣介石在西安身繫囹圄,是否還能夠在南京糾集到足夠的力量防止爆發消耗力量的內戰,這場內戰很有可能意味著他的政治生命‐‐如果說不是實際生命‐‐的完蛋。在南京和上海,他的妻舅、中央銀行董事長宋子文,他的連襟、代理行政院長孔祥熙,蔣介石夫人,把他的親信召集在一起,竭力設法阻止南京方面更加反動的分子以&ldo;反共討伐&rdo;的名義發動進攻。
同時,在西安也發生了迅速的迴心轉意。總司令在被俘以後不久就開始認識到,他的最大&ldo;叛徒&rdo;也許不在西安,而是在南京。考慮到這個情況,蔣介石想必作了決定,他不作殉難者,白白讓何應欽將軍或者任何別人踏著他的屍體爬上獨裁者的寶座。他於是不惜屈尊從天上下來,立即開始以十分精明和現實的方式同操了他的生殺大權的凡夫俗子打交道。甚至同赤匪打交道。
1蔣介石夫人對這些謠言表示遺憾,她寫道,&ldo;任何時候都沒有提出過錢的問題或加官進爵的問題。&rdo;
三
蔣、張和共產黨(上)
蔣總司令在西安蒙難的經過,已由總司令本人這樣一個權威人士在他嫵媚的夫人蔣宋美齡的得力合作下寫了出來。1凡是沒有讀到過他們這本敘述中國歷史轉折點的這一插曲的引人入勝的書的,筆者竭誠奉勸一讀。我不知道近代還有什麼別的檔案比它更加扣人心絃,更加富有戲劇性了,而且也不知道有什麼檔案,能夠為對中國有所瞭解的讀者,把中國的統治者的性格和心理集中在這麼分明、這麼生動的焦距上。
因此,這裡所提供的事實,淺意只是作為這位行政院長兼總司令及其勇敢多才的夫人的大作的些微補充。他們認為西安事變是個暴行,有損於他們感情極其激動的口口聲聲要實現的個人使命,因此給我們提供了這部關於他們經歷的主觀記述。但是由於這些事件嚴重地危及他們自己的生命,自然使他們極其謹慎剋制,如果是在私下,他們大概會第一個承認,由於政治的原因,由於必須保持所處職位的尊嚴,他們不得不把許多有價值的材料略而不提。
這裡必須強調的是,中國人是一個實用主義者的民族,大多數中國人評斷西安事變基本上不涉及倫理道德觀念。中國歷史上當然充滿了類似的事件,特別是在描寫封建鬥爭的舊小說中,這是中國將領幾乎每個都背得滾瓜爛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