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匆匆收拾行李,帶些盤纏深夜化裝出城逃走。同時,他派親信送函至香山老家,讓盧慕貞陪待老母,攜帶年幼的子女,速到澳門避難。次日,孫中山與陳粹芬、尤列等乘船經順德到香山(今中山市)的唐家灣,然後赴澳門。在澳門葡萄牙籍友人菲南士家中休息片刻後,便去與全家人團聚。
後來,孫中山、陳粹芬一行人由澳門到香港,不久到了日本橫濱。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們租房子住了下來,孫中山又開始了革命工作。
在危險四伏,顛沛流離的艱苦生活中,陳粹芬與孫中山共同生活,以女性溫柔體貼,賢勞細心,加上她特有的熱誠與幹練,給孫中山極大的精神上的支援。她乃一介女流,持夫妻名份不易引起外界懷疑,這有利於革命活動的開展。無論在橫濱或在南洋,她始終陪伴在孫中山身邊。
1900年1月16日,由於惠州起義失敗後,陳粹芬和孫中山一道返回東京。1905年到1908年4月,革命黨人在粵、桂、滇三省先後發動了六次起義,陳粹芬多隨侍左右。
1912年2月,陳粹芬與盧慕貞及兩個女兒離開檳榔嶼返國到香港後盧夫人及女兒等一行由鄧澤如護送到南京與孫中山團聚,陳粹芬則悄然到廣州。從此,她的身影就從孫中山身邊消失了。
1912年秋後,陳粹芬到澳門風順堂4號孫眉家中居住。她曾隨孫中山出生入死,卻在孫中山榮任臨時大總統之際,功成身退,不提當年之勇,更不炫耀自己的特殊身份。不少人為其鳴不平,認為陳粹芬對革命貢獻如此之大,最終卻一無所獲,有欠公允。
直到1942年,陸大畢業的一位國民黨將領專訪陳粹芬,年近古稀的她激動地說:“我跟孫中山反清建立了###,我救國救民的志願已達,我視富貴如浮雲;中山自倫敦蒙難後,全世界華僑視他為人民救星;當了總統之後,貴為元首,崇拜者眾;自古共患難易,共富貴難。我自知出身貧苦,知識有限,自願分離,並不是中山棄我,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負我。外界人言,是不瞭解我。……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後,有了賢內助,諸事尚順利,應為他們祝福。中山一生博愛為懷,以華僑作為革命之母。著了三###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五權憲法,立志把中國變為###國家,使人民有自由平等的幸福。他一生師基督,一無所私,二無所畏,可惜壯志未酬而逝,實為中國人之不幸。”
雖然陳粹芬與孫中山分手了,但孫中山的哥哥孫眉對她很好,一直承認她是家庭一員。儘管陳粹芬不是出自書香門第,但她深諳人情世故,秉性樸實厚道,任勞任怨,極具賢德,待人和藹可親,不計個人得失,因此她與盧慕貞相處和諧。
1914年,陳粹芬去南洋庇能,與商人陸文輝合股開設橡膠園。在南洋,陳粹芬是倍受尊重的。因為她早年曾隨孫中山多次到南洋從事反清革命活動,派發“反清檄文”時,結識眾多的庇能華僑。他們都稱為“孫夫人”或“孫太太”,年輕人則稱她為“孫老太太”。
1915年,當孫中山準備和宋慶齡結婚時,事先要徵得盧慕貞和陳粹芬同意,兩位夫人都視富貴的浮雲,給孫中山以極大的理解,很快地答應了。
陳粹芬雖然服待孫中山很長時間,卻無有生養孩子,晚年獨自生活,精神上不免寂寞。在她居南洋庇能時,收養了一個女嬰,名叫蘇仲英,後取名孫容,多賴當時華僑及革命黨人鄧澤如等人照顧,母女感情篤厚,相依為命,曾在海外度過一段平安、寧靜的日子。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全民族抗戰開始。陳粹芬不畏年老,志願做抗日後援,到處宣傳日寇國小民窮資源匱乏難以持久,只要中國堅持下去,勝利一定屬於我們。為此,她還為幾個外孫取名必勝、必興、必成、必立,以顯示中國必勝的信心。1938年10月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