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五個因素,即民眾的支援,這並不是在每一次防禦中都能得到的,因為有的防禦戰局可能是在敵人的國土上進行的,但是這一因素終究是從防禦的概念中產生出來的,而且在大多數場合,防禦都能得到民眾的支援。此外,這裡所說的民眾支援主要是( 但並不完全是) 指民軍和民眾武裝的作用,同時也是指所遇到的各種阻力較小,人員補充和物資補給基地都比較近,補充和補給來源比較豐富等情況。
1812年的戰局使我們象透過放大鏡一樣清楚地看出第三個和第四個因素中提出的那些手段的效果,渡過涅曼河的是五十萬人,而參加博羅迪諾會戰的只有十二萬人,到達莫斯科的就更少了。
我們可以說,這次巨大的戰局的效果很大,俄國人即使不繼而進行反攻,也可以在長時期內不致遭到新的侵犯。當然,除瑞典以外沒有一個歐洲國家同俄國的情況相似,但是這個因素仍然是起作用的,只不過是作用的大小有所不同罷了。
對第四個和第五個因素還需要作一點說明,有利於防禦的這兩個因素在真正的防禦中,也就是在本國境內進行的防禦中才能發揮作用,當在敵國國土上進行防禦,而且防禦同進攻行動交織在一起時,它們的作用就會有所減弱。當我們考慮到這一情況時,我們將會發現這兩個因素大致象上述第三個因素一樣,又會對進攻產生一種新的不利。因為,正如防禦不是單純由抵禦因素構成的一樣,進攻也不是完全由積極因素構成的,甚至一切不能直接導致媾和的進攻,都不得不以防禦告終。
既然在進攻中出現的一切防禦因素都由於具有進攻的性質,也就是由於它們是屬於進攻的而受到削弱,那就不能不認為這一點是進攻的普遍弱點。
這並不是無謂的詭辯,相反地,一切進攻的主要弱點正在這裡,因此在制定一切戰略進攻計劃時必須一開始就特別注意這一點,也就是特別注意進攻後接踵而來的防禦。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在《戰局計劃》一篇中詳細研究。
巨大的精神力量,有時象真正的酵素似的滲透在戰爭的各個要素中,因而在一定的情況下統帥能夠利用它們來增強自己的力量。應該認為,防禦者同進攻者一樣,也擁有這些精神力量;儘管有些精神力量,如造成敵軍的混亂和恐懼,在進攻中起的作用特別顯著,但它們通常只在決定性打擊以後才出現,因而,對決定性打擊本身很少能起重大作用。
至此,我們認為已充分論證了防禦是比進攻強的一種作戰形式這一論點。但是,還剩下一個一直沒有談到的小因素需要提一下,這就是勇氣,即軍隊由於意識到自己是進攻者而感到自己佔有優勢的一種感覺。這種感覺確實是存在的,但是,它很快就會湮沒在軍隊由於勝利或失敗、由於指揮官的才幹或無能而產生的更普遍更強烈的感情中。
第四章 進攻的向心性和防禦的離心性
進攻的向心性和防禦的離心性這兩個概念,這兩種在進攻和防禦中使用軍隊的形式,在理論和實踐中經常出現,以致不知不覺地造成一種印象,似乎它們分別是進攻和防禦所固有的形式。- 但是,稍加思索就可以知道,事實上並非如此。因此,我們想儘早地研究一下,一勞永逸地得出明確的概念,以便今後進一步考察進攻和防禦的關係時可以完全撇開它們,免得經常受到它們所造成的似乎是有利或有弊的假象的影響。因此,我們在這裡把它們看作是純粹抽象的東西,象捉煉酒精似地把它們的概念抽出來,至於這些概念在實際中的作用,則留待以後再作研究。
無論在戰術範圍還是在戰略範圍,人們都可以想像防禦者是處於等待狀態的,也就是說,是處於駐止狀態的;而進攻者則是運動的,而且是針對著防禦者這種駐止狀態進行運動的。從這一點就必然得出結論:只要進攻者一直在運動,防禦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