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第2/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兵力遭受的損失比對方的損失要小得多。這種看法所以一再產生,是因為人們沒有把消滅敵人軍隊看作是主要的。因此,我們看到,在過去的戰爭中,只有象查理十二、馬爾波羅、歐根、腓特烈大帝這樣一些真正的英雄人物,才在勝負決定以後立即進行有力的追擊,而其他統帥大多是佔領了戰場就滿足了。到了現代,由於導致戰爭的情況更為複雜,作戰更加激烈,才打破了這種因循守舊的限制。於是,追擊成了勝利者的主要事情,戰利品的數量因此大大增加。如果在現代會戰中還可以看到不進行追擊的情況,那只是例外,往往是由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
例如在格爾申會戰和包岑會戰中,聯軍是由於騎兵佔有優勢才避免了徹底的失敗。在格羅斯貝倫和登納維次會戰中,是由於瑞典王儲不願意而沒有追擊。在郎城會戰中,是由於年老的布留赫爾身體不適,才沒有進行追擊。
博羅迪諾會戰也是屬於這方面的例子,關於這個例子,我們還要多講幾句,因為我們並不認為單單責備一下拿破崙就可以完事,同時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以及許多類似的情況( 即在會戰結束時統帥被總的形勢所束縛的情況) 是極其罕見的。有些法國軍事著作家和拿破崙的崇拜者( 例如沃東庫爾、尚佈雷、塞居爾) 嚴厲地責備拿破崙,怪他沒有把俄軍全部逐出戰場,沒有用他最後的兵力粉碎俄軍,否則就可以使俄軍失利的會戰變成徹底的失敗。在這裡詳盡地說明雙方軍隊當時的情況將會離題太遠,但有一點是很清楚的,當拿破崙渡過涅曼河時,他統率的準備參加博羅迪諾會戰的軍隊共有三十萬人,而到博羅迪諾進行會戰時,卻只剩下十二萬人了。他可能擔心這些兵力不足以向莫斯科進軍,而看來莫斯科是決定一切問題的焦點。在取得這次勝利後,他確信可以佔領這個首都,因為看來俄國人決不可能在八天內發起第二次會戰。拿破崙是希望在莫斯科締結和約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