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3) 在不能以上述兩種情況決定戰鬥勝負的其他一切場合,特別是在以消滅敵人軍隊為主要目的的場合,勝利的一方不再處於鬆散狀態,不再處於某種軟弱無力的狀態,而失敗的一方逐次使用兵力( 這一點已經在第三篇第十二章中談過) 也已經沒有益處,這一時刻就是勝負已定的時刻。
由於這個道理,我們在戰略上是根據這一時刻來劃分戰鬥單位的。
如果在戰鬥中進攻的敵人完全沒有或者只有一小部分發生秩序混亂和失去作戰能力,而我方卻在不同程度上全部處於渙散狀態,那麼我們是無法恢復戰鬥的,如果敵人全部失去作戰能力,但又重新恢復了,那麼我們同樣是無法恢復戰鬥的。
因此,實際參加戰鬥的那一部分兵力越小,留作預備隊的那一部分兵力越大( 單是它的存在就可以影響勝負) ,對方使用生力軍奪回勝利的可能性就越小。任何統帥和軍隊,只要在戰鬥中善於最合理地使用兵力,並且處處都能充分利用強大預備隊的精神效果,就能最有把握地取得勝利。
在現代,我們必須承認,法國軍隊,特別是在拿破崙親自統率下作戰時,在這方面是非常出色的。
此外,勝利的一方參加戰鬥的兵力越小,消除戰鬥的危機狀態和恢復作戰能力的時刻就來得越早。一小隊騎兵在快速追擊敵人以後,幾分鐘內就可以恢復原來的隊形,危機也不會持續得更長。整個騎兵團要恢復秩序卻需要較長的時間。成散兵線的步兵恢復隊形所需要的時間還會更長。
至於各兵種組成的部隊,它各個部分的前進方向可能是不同的,戰鬥開始後隊形可能發生混亂,而由於相互間都不明確知道對方的位置,隊形就會更加混亂,因而恢復隊形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勝利的一方要把在戰鬥中分散了的軍隊以及一部分隊形混亂了的部隊重新集合起來,稍加整頓,配置在適當的地點,恢復戰場秩序,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我們可以說軍隊越大,恢復秩序的時刻就來得越遲。panel(1);
此外,當勝利者還處於危機狀態時,黑夜的到來會推遲恢復秩序的時刻。最後,複雜的地形和遮蔽地也會推遲這一時刻的到來。但對這兩點我們還必須指出,夜暗對勝利者也是一種有效的掩護手段,因為失敗者利用夜暗進攻取得良好結果的情況是很少的,象1814年3 月10日約克在郎城對馬爾蒙攻擊成功那樣的例子,是不多見的。同樣,遮蔽地和複雜的地形對較長時間處於危機狀態的勝利者也可以起到掩護作用,使他不致受到反擊。因此,夜暗和遮蔽地、複雜的地形,對失敗者恢復戰鬥來說,不是更加容易,而是更加困難。
以上我們所談的失敗者的援軍,只是指單純增加的兵力,也就是說只是指從自己後方來的援軍,因為這是一般常見的情況。但是,如果援軍攻擊對方的翼側或背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屬於戰略範圍內的翼側攻擊和背後攻擊的效果,我們將在其他地方討論。我們在這裡討論的為恢復戰鬥而進行的翼側攻擊和背後攻擊主要屬於戰術範疇。我們只是因為必須談到戰術效果,而且必須使我們的概念深入到戰術範疇,所以才討論它。
軍隊向敵人翼側和背後攻擊,可以大大提高攻擊的效果,但不一定總是這樣,有時也可能反而削弱攻擊的效果。
這個問題和其他任何問題一樣,都是由戰鬥的各種條件決定的,我們在這裡不去深入論討它。但下面兩點對我們當前研究的問題是重要的。
第一、翼側攻擊和背後攻擊對勝負決定後的成果的影響,通常比對勝負決定本身的影響要大。在恢復戰鬥時,首先應該爭取的是勝利,而不是計較成果的大小。基於這一點,我們應該認為,一支趕來恢復戰鬥的援軍,不同原來的軍隊會合而去攻擊敵人的翼側和背後,不如直接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