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是在較高的和最高的戰略範圍內, 也有一些利用出敵不意獲得巨大成果的戰例。為了證明這一點, 我們只要指出以下幾個例子就夠了:大選帝侯同瑞典人作戰時, 從弗蘭肯到波莫瑞以及從馬克到撲烈哥爾河的兩次輝煌的進軍;1757年的戰局;1800 年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的那次著名的行動。在1800年這個戰例中, 一支軍隊投降後交出了整個戰區, 在1757年的戰局中, 另一支軍隊幾乎也同樣地交出戰區並投降。最後, 還可以舉出腓特烈大帝侵入西里西亞作為一場完全出敵不意的戰爭的例子。上述各例中的戰果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 如果不把這種情況同一個國家由於缺乏活動力和毅力而沒有作好戰爭準備的情況(如1756年的薩克森和1812年的俄國)混為一談, 這種情況在歷史上還是少見的。
現在還要談談關於出敵不意的一個關鍵問題。這就是:只有能夠左右對方的人才能做到出敵不意, 而只有行動正確的人才能左右對方。如果為了出敵不意採用了錯誤的措施, 那麼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結果, 反而會招致惡果, 至少敵人對我們的這種措施不必特別擔心, 他會從我們的錯誤中找到防止不幸的對策。進攻比防禦包含更多的積極行動, 因此, 出敵不意自然也就更多地為進攻者所採用, 但是正如我們在後面就要談到的那樣, 這也不是絕對的。進攻者和防禦者也可能同時採取出敵不意的行動, 這時候, 誰的措施最恰當, 誰就必然占上風。
按理應該如此, 但實際生活並不這樣嚴格地符合這一準則, 而且原因很簡單。出敵不意的精神作用, 往往能使最壞的事情變成好事, 並使對方不能正常地定下決心。特別是在這裡, 我們所指的不僅僅是對方的高階指揮官, 同時還指每一個指揮官, 因為出敵不意會使部隊渙散, 因而每個指揮官的個性在這時都很容易表現出來。在這裡, 許多問題都取決於雙方總的情況的對比。如果在總的精神方面佔有的優勢,能使對方士氣低落和驚慌失措,那麼利用出敵不意就能取得更大的效果, 甚至在本來應該失敗時也會取得良好的結果。
第十章 詭詐
詭詐是以隱蔽自己的企圖作為前提的, 因此它是同直率的、無所隱諱的, 即直接的行動方式相對立的, 就如同雙關諧語和直接的表白相對立一樣。因而它和說服、收買、壓服等手段沒有共同之處, 但是和欺騙很類似, 因為欺騙也同樣隱蔽自己的企圖。如果詭詐完全得逞, 它本身甚至就是一種欺騙, 但是由於它並不是直接的言而無信, 因而和一般所謂的欺騙畢竟還有所不同。使用詭詐的人要使被欺騙的人自己在理智上犯錯誤, 這些錯誤在最後造成一種結果, 使他看不到事物的真相。因此可以說: 如果雙關諧語是在思想上和概念上變戲法, 那麼詭詐就是在行動上變戲法。
初看起來, 戰略這個名稱來源於詭詐這個詞似乎不是沒有道理的。儘管從希臘時代以來, 戰爭在許多方面發生了真正的和表面的變化, 但戰略這個名稱似乎依然表示它本來具有的詭詐的實質。
如果人們認為戰術是暴力行為( 即戰鬥本身〉的實施, 而把戰略看作是巧妙運用戰鬥的一種藝術, 那麼, 除了各種感情力量( 象壓縮待發的彈簧一樣的熾烈的榮譽心, 不易屈服的堅強意志等等) 以外, 其他稟賦似乎都不能象詭詐那樣適合於指導和鼓舞戰略活動了。上一章談到到處要爭取出敵不意時已經含有這個意思, 因為任何一次出敵不意都是以詭詐( 即使是很小程度的詭詐) 為基礎的。
儘管我們非常需要了解戰爭中雙方指揮官在狡猾、機智和詭詐方面的較量情況,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戰史中很少記載這些情況, 而且在大量的關係和情況中它們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