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第2/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曾經兩次突然從德勒斯登襲擊布留赫爾( 至於他從上勞西次突入波希米亞就根本不用提了),兩次都完全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只不過是浪費時間和兵力, 撲了個空, 而且反而使德勒斯登幾乎陷於十分危險的境地。
因此, 在戰爭中要透過出敵不意取得巨大的效果, 只靠指揮官的活動、魄力和果斷是不夠的, 還必須具備其他有利條件。但是, 我們不是想完全否認出敵不意可能取得巨大的效果, 只是想指出巨大的效果同其他有利的條件是分不開的, 而這些條件並不是經常具備的, 也很少是指揮官所能創造出來的。
在這方面, 這兩位統帥也提供了另外兩個鮮明的例子。1814年, 當布留赫爾的軍隊離開主力軍團向馬恩河下游移動時, 拿破崙對它進行了一次著名的襲擊。要想以兩天出敵不意的行軍取得比這更大的戰果是不容易的 首尾相隔三日行程的布留赫爾的軍隊被各個擊破了, 遭受了相當於一次主力會戰失敗時那樣的損失。這完全是出敵不意的效果, 因為, 假使布留赫爾預料到拿破崙可能對他襲擊, 他就完全不會這樣組織行軍了。這次出敵不意的襲擊所取得的效果同布留赫爾行軍組織的錯誤是分不開的。當然拿破崙並不知道這些情況, 因此, 他的成功摻雜著一種幸運的偶然性。
1760年的累格尼察會戰也是如此。腓特烈大帝在這次會戰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他剛剛佔領了一個陣地, 在當夜又轉移了, 這完全出乎勞東的意料之外, 因而使勞東損失了七十門炮和一萬人。雖然當時腓特烈大帝為了避免會戰, 或者至少為了打亂敵人的計劃, 經常採取忽東忽西地運動的原則, 但是14日夜間轉移陣地, 卻正好不是由於這個原因, 而象他自己所說的那樣, 是因為他不喜歡14日的陣地。因此, 偶然性在這裡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如果勞東的進攻不是偶然地碰上了腓特烈大帝在夜間轉移了陣地, 不是偶然地碰上了難以透過的地形, 那麼, 結果就可能不是這樣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