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4/4頁)
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切也都在表象中),最後還要說明意志。事實上應該反過來說,所有那些在原因後又有原因的線索上,按規律呈現的一切基本動力都只能從意志得到說明。對於認識也是物質的模式化的說法,也另有一相反的說法,常有同等的權利與之分庭抗禮,即是說一切物質,作為主體的表象,倒是主體的認識之模式化。但是一切自然64科學的目標和理想,在根本上仍完全是徹底的唯物論。唯物論顯然不可能,這是在我們往後的考察裡自會得到的結論;在這裡還有一個真理也證實'我們' 這一見解。原來一切狹義的科學,也就是我所理解的,以根據律為線索的有系統的知識,永遠達不到一個最後的目標,也不能提出完全圓滿的說明;因為這種知識永達不到世界最內在的本質,永不能超出表象之外;而是根本除了教導人們認識一些表象間的相互關係以外,再沒有什麼了。
每一種科學都是從兩個主要的張本出發的。其中一個總是在某一形態中的根據律,這就是科學的論證工具,另外一個即這門科學特有的物件,也就是這門科學的主題。例如幾何學就是以空間為主題,以空間中的存在根據為工具的。邏輯以狹義的概念聯絡為主題,以認識根據為工具;歷史以人類過去大規模的、廣泛的事蹟為主題,以動機律為工具;自然科學則以物質為主題,以因果律為工具;因此,自然科學的指標和目的就是以因果性為線索,使物質的一切可能狀態互相還原,最後且還原到一個狀態;又使互相引伸,最後且從一個狀態引出其他一切狀態。於是,在自然科學中有兩種狀態作為兩極而對峙,即離主體的直接客體最遠的和最近的兩種物質狀態相對峙,也即是最無生機的,最原始的物質或第一基本元素和人的有機體相對峙。作為化學的自然科學是尋求前者,作為生理學,則是尋求後者。直到現在為止,這兩極都沒有達到過;只在中間地區有些收穫罷了。就未來的展望說,也頗難有什麼希望。化學家們在物質的定性分析方面不象定量分析方面可以分至無窮的前提下,總是想把化學的基本元素(現在還在六十種上下)的總數縮小;假設已縮到只有兩種的話,他們還想把兩種還原為一種。這是因為均質律導向一種假定,即是說物質有一種最初的化學狀態先於一切其他狀態;後者不是物質所以為物質的本質,而只是偶然的形式、屬性等;前者則專屬於“物質所以為物質”的本質。在另一方面,這種最初狀態既沒有第二種狀態在那兒對它發生作用,怎麼能發生一種化學變化,卻正是不可理解的。這樣,這裡在化學上也出現了厄璧鳩魯在力學上所遇到的狼狽情況。這種情況,是厄壁鳩魯在要說明一個原子開始是如何脫離它原來的運動方向時所遇到的。是的,這一自發地發展起來的矛盾,既不可避免,又不能解決,本是完全可以作為化學上的二律背反提出來的。在自然科學所尋求的兩極端之一'的化學'中,既已發現這種矛盾,那麼,在另一極端,我們也會看到相應的對比。要達到自然科學的另一極端,同樣是很少希望的;因為人們只有看得更清楚,凡屬化學的決不能還原為力學的,有機的也不能還原為化學的或電氣的。那些在今天又重新走上這條古老的錯誤道路的人們,很快就要和他們的前輩一樣,含羞地、悄悄地溜回來。關於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