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秦昭襄王和白起沒在咸陽 (第2/2頁)
夜語輕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家,你要人六天時間趕四百多公里路,那是要人秦昭襄王的命啊!
所以,六天時間不可能趕到河內。
而趙國使團從邯鄲出發到咸陽,花了三十二天的時間。
那麼,做一個推測,從咸陽到河內,差不多要二十天的時間。
如果這麼算的話,送信六天,秦昭襄王就算在接到戰報的第一時間趕往河內,也要花二十天,在河內,河東征召兵力,起碼要五六天吧?
把徵召兵力送到長平戰場,起碼又要五六天。
這樣算下來,就需要起碼三十六天。
而趙軍被圍的時間是四十六天。
趙括被包圍的以後,趙國不是沒有進行過救援。
按照當時趙國的國力,四十五萬軍隊,並不是趙國的極限。
當時趙國人口大約有四百萬左右。
戰國時期,極端情況下,戰爭動員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說,極端情況下,趙國是有能力拿出八十萬軍隊的。
如果長平之戰真的讓趙國損失了幾乎所有軍隊,那麼,在長平之戰的轉年,秦國發動邯鄲之戰時,趙國不可能擋得住秦國軍隊。
因為邯鄲之戰,秦國動用的軍隊,保守在三十萬以上。
秦國不但在進攻邯鄲,還在進攻趙國的其他地方,比如晉陽。
而且,邯鄲之戰後沒幾年,燕國又入侵趙國,廉頗便率領十三萬趙軍迎擊燕軍。
那麼,基本可以肯定,四十五萬軍隊,並不是趙國軍事動員的極限。
在趙括將趙軍陷入包圍以後,趙國應該可以再拉出十幾萬軍隊,來進行營救。
而面對幾十萬秦軍,趙國不可能只拉一兩萬人來救援,肯定會集結大量軍隊,進行救援。
畢竟,是四十萬軍隊被包圍,趙國不可能不著急。
所以,肯定是以最快速度進行的徵召。
哪怕趙國徵召兵力的範圍比秦國廣,那麼,二十天時間足夠了吧?
所以,秦國如果想要堵住趙國援軍,肯定要在長平決戰開始以後的二十天內,佔據百里石長城,以抵擋趙國救援軍隊。
但是,之前已經計算過了,如果秦昭襄王在咸陽,那麼,時間上,顯然是來不及的。
因為,等秦援軍到長平,趙國援軍早就到了。
但是,如果秦昭襄王沒在咸陽,而在長平戰場附近的端氏,那麼,就可以說的通了。
紅點是端氏和長平
端氏就在長平戰場附近,距離河內郡也沒有多少距離。
如果秦昭襄王在端氏,那麼,在得到戰報的第一時間,立刻趕往河內,徵召兵力,那麼,時間上就來得及了。
因為,秦昭襄王就在河內郡附近,所以,徵召兵力的時間,實際上非常快。
這樣,便可以在趙國援軍抵達之前,先一步加固秦軍的防線,從而徹底堵死了趙括的生路。
pS: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