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秦昭襄王和白起沒在咸陽 (第1/2頁)
夜語輕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端氏城。
端氏城自長平之戰開打以後,便成為了秦軍重要的據點,因為此地是少水和太行八徑當中,白徑的交叉點,所以,這裡是秦軍的進攻出發地。
同時,也是秦軍的糧食,物資囤積轉運點。
而此時,端氏城內的大批秦軍和民夫卻被遷出了城,相反,接管端氏城的秦軍,卻從普通秦軍,變成了大秦的禁衛軍。
端氏城的一座府邸當中,兩名年齡極大的人,正一起看著一張長平戰場的態勢圖。
如果有秦國官員看到兩人,一定會大吃一驚。
因為,這兩人赫然是讓六國顫抖不已的秦昭襄王和武安君白起。
此時,誰也沒有想到,秦國的王,以及秦國的超級大殺器武安君白起,居然沒有在咸陽,而是出現在了距離長平戰場不遠的端氏。
原來,在秦國確定對趙國行使反間計以後,秦昭襄王便和白起進行了溝通。
白起和秦昭襄王迅速確定了一點,白起有信心打贏長平之戰,但是,最好可以換下廉頗。
於是,白起和秦昭襄王決定,趙國只要換將,那麼,白起便會代替王齕,成為秦軍主將。
同時,秦昭襄王和白起也確定了,要在長平之戰,徹底重創趙國的戰略。
而為了更好的實行秦國的戰略,秦昭襄王和白起兩人,秘密抵達了距離長平戰場不遠的端氏城。
白起是為了在確定趙換將以後,以最快速度前往長平,接替王齕。
而秦昭襄王則是為了以最快速度瞭解長平的戰況,以為白起隨時提供支援。
畢竟,咸陽距離長平有四百多公里,加上邯鄲到長平的距離,接近七百公里。
如果在咸陽,那麼,想要獲得趙國邯鄲的第一手訊息,秦昭襄王需要等待起碼七八天時間。
然後再進行傳信什麼的,浪費的時間太多了。
於是,在確定了戰略以後,秦昭襄王和白起,便秘密前來了端氏城。
以便可以就近指揮長平戰事。
秦昭襄王和白起在長平決戰之前就在長平附近,是可以推斷出來的。
長平之戰決戰階段,白起將趙軍包圍以後,便向秦昭襄王要援軍。
而史記記載,秦昭襄王曾親赴河內徵兵。
如果秦昭襄王在咸陽,那麼,給白起援軍,在時間上是來不及的。
因為秦昭襄王在咸陽的話,流程是這樣的。
白起完成包圍以後,發信回咸陽。
秦昭襄王接到信後,立刻趕赴河內,在河內,河東兩地,徵召兵力,再趕赴長平戰場支援。
而期間需要多少時間呢?
從長平到咸陽是四百多公里,需要的時間大約是六天。
這個時間是根據完璧歸趙這個事件得出的。
藺相如完璧歸趙時,說要秦昭襄王等五天時間,才可以把和氏璧給秦國。
而五天後,當秦昭襄王得知和氏璧已經送出以後,也沒了辦法。
這說明,在攜帶和氏璧的情況下,快馬加鞭,五天時間,基本可以從咸陽離開秦境。
而軍事戰報的傳輸,肯定也是快馬加鞭,但是考慮到長平到咸陽之間,有眾多山區,道路難行。
而且,此時還沒有後世那樣完善的道路體系。
所以,從長平到咸陽,需要的時間肯定更多。
何況,當時,野王,上黨這些地區,還不歸秦,所以,相比於完璧歸趙時,長平之戰時,秦國的控制區要更大。
所以,推測時間為六天。
而秦昭襄王從咸陽趕到河內,顯然不可能只花六天,要知道,秦昭襄王當時已經六十多歲了。
一個六十多歲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