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義寧二年(618年)李世民徙封趙國公。三月,隋煬帝被殺。五月,李淵即位,國號唐,建元武德,是為唐高祖。李淵以李世民為尚書令。不久,又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可以說,新朝建立後,李淵宣佈的繼承人選是明確的——那就是李建成。一方面,李建成是嫡長子,是宗法制上的第一繼承人;另一方面,李建成經過長期的政治考驗,多有功勳,表現出了未來皇帝應有的素質。對於李世民,李淵以高官厚祿和軍事實權來補償,繼續讓二兒子常年在外征戰。李元吉則在家族起兵反隋、大軍入關後,留守太原。唐朝建立後的第二年(619年),劉周南侵併州,李元吉無力抵抗,棄守晉陽逃歸長安。按律,李元吉要交朝廷嚴懲。李淵卻沒有懲處這個小兒子,只是加派軍隊收復太原了事。事實上,李淵對幾個兒子基本上是滿意的。兒子們一旦有什麼過錯,他也不進行實質懲罰,責備幾句了事。
李淵可能也覺得自己在處理家庭問題上有點“蔫”。長期的政治鬥爭使他很少明確、強硬地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李淵認為政治猶如流水,水到渠成。人不一定隨波逐流,但抽刀斷水也是辦不到的。事實上,在李淵的一生中,李淵面臨的政治選擇餘地很小。他已經完全習慣於最後時刻在兩三個選擇面前作簡單的判斷了。現實政治給予了這樣做的李淵巨大的回報。很自然地,李淵把對政治和決策的理解延伸到了對家庭事務的處理之中。他不僅不會樹立威嚴、強硬的父親形象,而且覺得在血肉相連的親人面前也沒有必要那麼做。
遺憾的是,李家的兒子們不這麼想。當李淵猛然清醒,希望履行嚴父職責的時候,卻發現兒子們羽翼已成,管不了了。
二
權力不見得是多麼好的東西。權力能使人產生強烈的權力慾,進而扭曲人性。
李世民即使不是皇子,也會成為一個尾大不掉的權臣。經常出征的李世民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威震天下。唐朝建立後,王朝的勢力範圍被侷限在關中地區。秦王李世民破李軌,平定隴西割據勢力薛仁杲,將唐王朝疆界拓展到西北方面;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恢復了李元吉喪送的失地。李世民還親自指揮了虎牢戰役,一舉翦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軍事集團,取得了唐朝統一戰爭決定性的勝利。毫不誇張地說,李淵的大半個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李世民的威望直線上升,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迎接。
李世民奇蹟般的成功給李淵出了難題。他只能以更高的官職和特權待遇來補償李世民的功勳。到武德四年冬十月,李世民已經被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位在諸王之上,太子李建成之下。李淵又下詔特許李世民自置官屬,儼然形成一個微型的朝廷機構。武德八年李世民又兼任了中書令,成為宰輔,集軍權、行政權於一身。李世民身邊文臣武將聚集,許多地方官員也投入他的門下,形成了龐大的秦王集團。這些人投靠李世民,不是單純地被李世民的功績所吸引,而是希望靠著李世民這棵“大樹”,實現自己的“進步”。以洛陽為中心,潼關以東地區幾乎只聽李世民的號令。秦王權勢之大,終於引起了李淵的警覺。
()免費TXT小說下載
到現在,李淵已經犯下了三大錯誤。第一,他過早地確立了太子,斷絕了以繼承權的分配來調整諸子矛盾,適應新的權力格局的可能性。第二,他雖然確認了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卻又放任李世民四處征伐,掌握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