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虎橋鎮前伏虎橋】 (第1/2頁)
漢家楓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是之前溪水斷時,來過村口那位方仙長啊,你們說是居住在仙棲崖上那個,之前還叮囑我不要靠近。”
孩童稚音未脫,聲音清脆。
“剛剛方仙長從你們身邊走過去,但是你們都沒看他。”
“怎麼會?”
“他朝山下去了,你們看,那不是?”見大人們不太相信,孩童朝著村外山下方向一指。
旁邊幾位正聊天的山民很是驚疑不定,有那眼力好的人,朝孩童指著的方向看了一陣,果然看到一人正朝遠方行去。
需要仔細盯著才能發現對方行蹤,不注意的話,會下意識忽視掉。
身形很眼熟,果然是方仙長。
村民們略惋惜。
…………
……
朝下山方向走不遠,就是官道。
道路修葺的還算平整,細薄的黃土鋪在道上,隨著行人車馬路過,飄起陣陣浮塵。
河水從山下繞過,在橋下透過官道,一直朝南流去。
仙棲崖邊浣花溪,以及那條從林溪村邊經過的小溪,都會匯入這條河,一同奔流入江入海。
方長輕快的走上官道,順著路慢悠悠朝西面行去。
看著路上匆匆的各色行人,他感覺自己是最悠閒的一個,也是因此,他不斷被路人、驢騾、車馬超過。
逍然行走間,有一輛馬車路過他身邊。
車上人見到方長這幅樣子,不知怎地就心生親近,於是吩咐車伕減慢,而後傾斜身子對方長說道:
“這位先生,正是同向而行,是否需要捎上一程?馬車教程更快。”
“好啊,那就多謝了。”
方長爽快地答應,而後跳上車去。
這輛車裝飾的很是精緻,雖然並不豪華,也不貴重,但也頗顯車主底蘊,而且還算寬敞。
其中有位中年人正在車中乘坐,此人留著山羊鬍子,一身乾淨棉布衣袍,顯得很是精神。
馬車重新加速,車主對於方長身上粗舊衣服毫不在意,拱手行禮道:
“興慶府簡正初,自龍安府探親歸來,不知先生準備前往何處?”
方長也不談自己跟腳,只是回禮後說道:“在下方長,一介散人,欲往前方小鎮一行,只有十幾裡,多謝主家捎腳。”
“那正好,待到前方小鎮,請方先生自去下車便是。”
這位簡正初也並不多問,他一口一個“方先生”稱呼方長,方長也回稱“簡先生”,兩人簡單交談。
雙方聊得很淺,多是些無根由無由來的趣事,不過方長的談吐,還是讓這位簡先生大為驚異,並認為此次出行遇到這位方先生,很是幸運。
官道兩側有排水渠,但並未鋪滿行道樹,蔭涼總是隔一段才有,每當路邊有大樹,總能看到三兩人於樹下歇腳,或飲水進食。
朝下走不遠,便已經離開雲中山範圍,進入平原區。
對於馬車來說,這需要步行近兩個時辰的路程,只用兩刻鐘就走到。
見前方小鎮已然臨近,方長笑道:“前方我就到地方,多謝簡先生捎我一程,願山水再逢。”
簡正初回道:“與方先生交談很是令人愉悅,有機會還望再會。”
兩人拱手作別,然後方長從車上跳下,衝著遠去的馬車揮揮手,而後緊了緊包裹,朝鎮中踱去。
下車的地方是一座石橋,橋頭離著鎮子幾十丈,雲中山下那條河流分了個叉,橫亙在小鎮前面,而官道經過這座橋,從小鎮中穿過。
交通便利活躍了經濟,讓這裡還算富裕,也讓官道穿過小鎮這一段,變成了乾淨結實的石板路。
此處因臨近交通要道而起,故靠路吃路,石板路兩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