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竹影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就是從死屍腳上扒下來的直接拿來賣的;有的人在賣各式衣服,棉襖、褲子、褂子、褲頭什麼都有,估計也是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真不知道有哪個敢買;還有幾個小腳老太用破瓦罐盛著凍柿子、乾癟棗子、生花生擺在地上,自己則湊在一起,家長裡短地聊著天渾然不顧天寒地凍的“一九”天氣。
正經一點的是那些賣粗糧煎餅的,用笸籮裝著放在長凳上,明明天冷見不著大頭蒼蠅,冰天雪地也不見大風揚沙,還在笸籮上面蓋著塊看不出來顏色的花布,幾個俘虜也不嫌髒,正站在攤前和攤主討價還價。煎餅攤不遠處支著口大鍋,鍋上疊著幾個蒸籠,幾個軍官正捧著熱氣騰騰的包子,小心翼翼地吃著,一個矮胖子站在鍋前正賣力地拉著客:”老總,這天寒地凍的,吃口熱乎的暖身又暖胃,你來幾個包子?保管不會耽擱你時間,吃了俺的包子身子暖和了,這走路也有勁了不是能更早到家?”
經過這個自發形成的集市時,袁西的視線被一個攤位吸引住了,攤主是個老漢,正蹲在地上吸著旱菸,這個攤位同樣簡陋,一塊破布往地下一鋪,上面零零散散擺放著幾樣物件,有打火機、有紀念章、有裝幀精美的筆記本,還有幾張相片。袁西的目光定格在一張相片上,他停下腳步,蹲下身,拾起那張黑白相片,相片裡一個英武的上尉軍官筆直地站著,嘴巴緊閉,眼睛深邃地望著前方,他的雙手扶在一位姑娘的肩膀上,姑娘穿著花布裙子,端坐在椅子上,她眉目清秀,臉帶笑容,一副幸福的模樣,相片底部標註著日期:民國四十四年仲秋於桂林。
袁西拿著相片的手開始發抖,嘴角也輕微抽動,曾山農察覺出異樣,問道:“文溪,怎麼,你認得他?”
袁西顫聲說道:“表哥,他是我軍校的同學劉明,沒有想到,他沒有戰死於抗日的戰場,卻倒在了內戰的戰場上。”
他身旁的石頭哽咽地輕呼了一聲:“劉明哥。”
當年在桂林,石頭和劉明的關係最好,劉明性格直爽、心思單純,沒有因為石頭是袁西的跟班而瞧不起他,總愛和石頭聊聊天,到廚房打打下手,偶爾也讓石頭傳授他幾招武藝,石頭是那種你對我好,我會對你更好的實在人,心裡自然把劉明當成了好朋友對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袁西自打軍校畢業,由於通訊不便,和軍校同學的聯絡就不多,平時也只是和彭勝輝、黃望鄉等人偶有書信往來,幾乎斷絕了劉明的訊息,今天看到相片才知道劉明果真是守信踐諾之人,他真的於抗戰勝利後回到桂林迎娶了桂蘭,想來他們是極其恩愛的的,相片裡桂蘭的笑容發自內心,那麼燦爛。
曾山農輕嘆一聲:”可惜呀,英雄沒有死得其所。抗戰剛剛結束,國家急需休養生息,奈何國共兩黨又開內戰,兄弟相鬥,無非是主義之爭,卻百姓遭殃,將士蒙難,真是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袁西驚訝地看著曾山農,他沒有想到這番話會從共產黨的幹部口中說出,不過他很快就釋然,經歷了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都渴望和平,不希望看到內戰爆發,他蹲下身子問擺攤的老漢:”老伯,請問這張相片你從哪裡得來?能不能轉讓給我?“
老漢抬眼看了一眼他,美美地吸了口含煙,慢條斯理地說道:”這幾張相片是俺不久前在許昌城外撿著的,一起去的人他們只顧著撿拾衣服、鞋帽,俺想這些娃娃走了,應該有人給他們家裡報個信吧,還有這姑娘,趁著年紀輕還可以重新找戶人家,尋個出路,免得牽腸掛肚,耽誤了一輩子。俺就一路擺攤過來,俺尋思總能遇到認得他們的人吧。你既然認識他,那就是緣分,相片你拿去,不要錢,不過得麻煩你和他家裡人說一句,人已經走了,記得明年清明給他上柱香吧!”
喜歡明月千里照君歸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