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這話,便思索一二道:“袁本初無謀,不用君言,君今日又何必執迷不悟,我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慮也。”
“先生懷濟世之才,不得明主,我愛惜先生的才學,願共謀大事,常得先生指教!”說完便是向著沮授一禮。
沮授逢此大禮,卻是心中苦澀,在出自四世三公的袁紹手中,可不是這樣,袁紹也不會向自己行如此大禮,可惜啊,這曹孟德乃是昔日宦官曹節之曾孫,我沮授乃是士人,昔日黨錮之禍,如今亦是歷歷在目,安能奉曹節之後。
沮授眼睛一瞟,便看見了旁邊有一隊騎卒牽馬而過,便狂奔而去,上馬正欲狂奔,卻被一箭射死。
費亭候曹節,字漢豐,南陽育陽人,因事入宮,累遷西園騎。漢順帝時期,遷小黃門。漢桓帝繼位,遷中常侍,加任奉車都尉。擁戴漢靈帝有功,冊封長安鄉侯。聯合長樂五官史朱瑀等矯朝誅殺竇武、陳蕃等人,升任長樂衛尉,進封育陽縣侯。建寧二年(169年),加位特進、大長秋。權傾朝野,誣害勃海王劉悝,累遷尚書令,光和四年(181年),曹節去世,獲贈車騎將軍。
而曹騰乃是曹節的兒子,曹騰則是歷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統王朝皇帝稱號的宦官,曹騰收養了同族曹嵩作為養子,曹嵩的兒子正是曹操。
黨錮之禍起自延熹九年,宦官趙津、侯覽等黨羽與張泛、徐宣等人為非作歹,並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期望以此逃脫懲罰,而官員成瑨、翟超、劉質、黃浮等不畏權貴,在大赦以後仍然按律處置了這些人。宦官等人向桓帝進言,桓帝聽信一面之詞,重處了這些官員。
進而造成了黨錮之禍,延綿了桓靈兩朝的黨錮之禍,為後面的黃巾之亂以及天下大亂埋下了禍根,黨錮之禍後,世家大族也不在緊密的團結在天子身邊,轉而同天子身邊的宦官爭權躲利。
桓、靈二帝之前,宦官、外戚雖然專權,但有名臣陳蕃等人主持朝政大局,士大夫、豪強等心向朝廷,局勢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但兩次黨錮之禍後,清正的官員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錮,宦官更加為所欲為,殘害百姓,因而激起民變,釀成黃巾之亂。士大夫、豪強離心,於是黃巾之亂以後群雄並起。
黨錮之禍中有一宦官名為王甫,曾誣陷桓帝的弟弟渤海王劉悝謀反,被封為了冠軍侯,
建和元年七月,勃海王劉鴻薨,無子嗣,國絕。漢桓帝劉志封自己的親弟弟——蠡吾侯劉悝為勃海王,延續劉鴻香火。
延熹八年一月,劉悝被人彈劾意圖謀反,劉志不忍心誅殺親弟弟劉悝,僅僅將他貶為廮陶王,只有一個廮陶縣的封邑。失去封邑的劉悝後悔莫及,希望能再恢復自己的勃海國,於是透過中常侍王甫聯絡,許諾如果王甫幫其復國之後,可給王甫答謝五千萬錢。
永康元年十二月,漢桓帝劉志駕崩,遺詔命劉悝復為勃海王。劉悝認為這是哥哥的遺願,並非王甫出力的結果,拒絕付給王甫五千萬錢。因此王甫懷恨在心。
建寧元年正月,竇太后和大將軍竇武策立冀州河間國解瀆亭侯繼承大統,派人前往河間國迎駕。民間有流言,說劉悝憤恨哥哥劉志沒有傳位給自己,想帶兵搶奪迎駕詔書。
中常侍鄭颯、中黃門董騰和劉悝關係很好,王甫暗中調查,認為其中有隱情,便將此事報告給司隸校尉段熲。段熲便將鄭颯逮捕至北寺獄審訊,指使尚書令廉忠誣奏鄭颯等人陰謀篡位,欲立劉悝為帝。
熹平元年10月,靈帝下詔,由冀州刺史逮捕劉悝,查辦案情。劉悝在獄中不堪拷打,被迫自殺,其妻、子百餘人均死於獄中。
而王甫因此被封為了冠軍侯,昔日號稱功冠全軍的冠軍侯之爵,如此卻被一權宦因誣陷渤海王劉悝卻被賞了冠軍侯,好好的冠軍侯就如此被糟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