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十一 統一遼東(2)
---------------
(古代戰爭中主將單挑的場面極少,這種馬上的單挑源於北方遊牧民族的部落戰爭,實際上是一種比較落後的戰鬥方式,目的往往是挫敗對手計程車氣,但所謂&ldo;千軍易得,一將難求&rdo;,單挑決勝的方式實際上使用的次數越來越少。可惜由於小說家們在歷史題材的小說中的渲染,反倒使人覺得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決勝方式,錯覺!)
這個慕容霸當年還不到二十歲,是慕容皝的第五個兒子,他出道的年齡比前面出場的慕容恪還要早,十三歲(?!)就上了戰場,已經為慕容部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看過慕容家一代又一代的英豪,讓人不得不慨嘆&ldo;自古英雄出少年&rdo;),而關於他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宇文部主帥被殺,士兵不戰自潰。前燕兵乘勝追擊,攻克宇文部都城,逸豆歸還沒等到後趙的援兵,就敗逃漠北,老死他鄉。
宇文部的遺民一部分被慕容皝內遷到昌黎一帶,這一支的後人在南北朝末期成為北周王朝的建立者,宇文部向來在遼東三部中胡氣最重,所以這個朝代是個很有特色的鮮卑化王朝。另一部分則留在漠北一帶繼續其遊牧生活,到隋唐時形成東北兩大遊牧民族‐‐奚和契丹,他們的結局自不用我說,各位瞭解&ldo;宋史&rdo;、&ldo;遼史&rdo;的都應該很熟悉。
統一遼東的艱巨任務歷時兩代,終於在慕容皝手中得以完成,但前燕在最後一場戰爭中的損失也不小。慕容翰在戰爭中被宇文氏的亂箭射傷,回到國內臥病不出。有人嚮慕容皝誣告慕容翰準備謀反,慕容皝對慕容翰的猜忌並未因為他的功勞而減少,便借著這個機會賜慕容翰自裁。這個將才人物在慕容氏的對手那裡不得重用,在慕容氏這裡又倍受排擠,一輩子沒有找到一個可以極盡其才的主子,最終飲恨而死。
---------------
十二 桓溫滅漢(1)
---------------
有人說,中國的歷史縱有幾千年,也少有長進。這話細想起來,確有道理,中國歷史總在重複著相似的情形。但是相似的情形有時往往演繹出不同的結局。諸葛亮的《隆中對》對於後人的影響,恐怕連他自己也未曾想到。北方黃河流域與南方的吳、蜀兩地,或許由於氣候和地區環境的迥異,在各個分裂的歷史時期常常屬於不同的割據政權。三地最終的統一結果總是北方政權先滅蜀地的政權,再以水陸並進的方式從兩個方向夾擊吳地的政權,從而獲得統一。此種方式實行的第一次也是最典型的一次便是司馬氏的先滅蜀漢、再滅東吳。趙匡胤也同樣是先滅後蜀,再伐南唐,即使是遊牧民族的蒙古人也不例外,所謂&ldo;先滅大理,再滅南宋&rdo;,其道理也是一樣的。這其中唯一的一次例外便是&ldo;淝水之戰&rdo;,這個放在後面細說。
然而當掌握北方的石虎面對相似的分裂局面時,卻沒能如法炮製,統一中國。當時的形勢是,北方的後趙與西南的成漢結盟,東北的前燕和西北的前涼則在表面上仍然奉東南的東晉為正統。後趙與成漢的關係和三國時的魏蜀恰好相反,趙漢之間保持著友好使節的往來,加上石虎一直把東晉作為自己最大的敵人,成漢的北方威脅比較小。東晉這一面的君臣都以三國的結局為戒,把後趙和成漢作為自己的敵人,生怕形成西晉滅吳之勢。&ldo;兩害相權取其輕&rdo;,成漢除有險峻的地形作為依靠外,比後趙要弱許多,東晉早把成漢作為討伐的首選目標,這個任務最後由桓溫實現了。
桓溫的父親桓彝官拜宣城太守,在蘇峻之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