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尾聲(三) (第1/6頁)
雁於飛87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許是因為建極以來,飲食更加均衡科學、外出狩獵甚至旅遊更多,許是因為醫療技術進步、或者選的后妃都自帶了長壽基因,許是因為太醫們比較靠譜,嗣後的歷代皇帝雖然短命的不少,長命的也多。
弘治三十年,猶豫之後,皇帝最終遵從當年與母親的約定,禪讓皇太子祐桓,自為太上皇,退居西內安享晚年。他喜歡狩獵,也喜歡歌舞。
九年後,太上皇崩逝,享年六十九歲,廟號孝宗,追諡敬。
因為知道民生疾苦,雖處盛世,孝宗律己頗嚴。
弘治九年九月初九日,在朝野上下萬眾一詞的再三奏請下,六歲的祐桓被冊封為皇太子,出閣讀書。
孝宗不僅翻修了東宮,改成端本宮;按照慣例給一大幫重臣加了東宮傅保的頭銜,讓他們定期去給太子上課;還為他廣選名師輔弼;更重要的,卻是讓太子陪自己聽政。
考慮到諸皇子年長而太子年幼,命皇長子豫親王祐析出鎮洪熙省;隨後,賈淑妃的皇四子興親王祐枟、皇六子醇親王祐棆、皇八子履親王祐樬都在十六歲被封到洪熙,皇五子肅親王祐榕、皇七子誠親王祐樞分封到宣德省。
其中祐枟是自請前往。他和豫親王才學相當,年歲接近,因此塤篪相和,長枕大衾,兄弟情深。孝宗最初懷疑嫡子出生前,豫親王最有可能立為皇太子,所以親近;沒想到豫親王就藩之後,還是念念不忘,時常登高遠望,倒是真的兄友弟恭了。想到這兩個兒子是皇子中最出色的,可惜到底沒有這個福分,也就同意了。
祐樞則是孝宗寵愛的陸貴妃所生,他還有同母弟妹皇九子康親王祐梈、皇十一子壽親王祐榰、皇十二子恆親王祐楷及皇十女安瀾公主一鳴。
陸貴妃自然捨不得兒子,於是苦求孝宗,遭到拒絕:「朝廷自有制度,豈能因私害公?」
他是一個真正的帝王,多情而寡情,冷靜而果決。
三天後,安國公于冕去世,享年七十二歲。追封永安王,諡忠順,陪葬裕陵。
朝野上下都知道,於家門風嚴整,律下甚嚴。除了奉詔入宮,幾乎從無賓客往來;門下家丁也謹慎小心,從不搞侵佔土地、與民爭利的事,連言官都抓不到把柄。
于冕晚年致力於父親文稿的編纂,刊刻了《於忠武集》,他去世後,三兄弟還是閉門不出。
承恩埋頭鑽研訓詁學,將一本《說文解字》翻來覆去弄得殘破不堪。承業著述沿途見聞,筆耕不輟。承勛研究花卉,栽培出了幾十個月季品種。
有回承業陪劉夫人回孃家給母親拜壽,路上與新得寵的章麗嬪家人撞上。承業不想惹是非,吩咐家人走了;對方卻不依不饒,掄起鞭子打。免不得驚動了五城兵馬司和言官,鬧到了御前。
孝宗聞報大怒。
從江南迴來,雖然沒有收用當年地方官和鹽商敬獻的江南美人,但也確實念念不忘,於是讓各地鎮守太監選送。與陸貴妃同一批進宮的徐淑妃、李賢妃、姜和嬪相繼得寵,誕育了子女,只是當時高位嬪妃已滿,這幾個女人都是去世後才拿到了待遇;後來鎮守太監敬獻的嚴安嬪、吳宜嬪、嶽靜嬪也沒趕上好時候,一步步從選侍熬到婕妤、貴人,死後才拿到嬪位。倒是弘治六年為諸王選妃,河北送的張氏和郝氏相當出色。張氏被豫親王一眼看中,冊立為王妃。
郝氏是保定府淶水縣人,父親郝榮是個普通百姓,但她貌美絕倫,而且精通音律,甚得寵愛,從選侍到貴人,不久做了端嬪,先後生下皇十六子祐枕、皇十八子祐檑,前年封了端妃。
章氏與郝端妃是一起入宮的,比不得郝端妃美貌,粗讀詩書,好在性子活潑,孝宗倒也頗寵愛。弘治十年生了皇十七子祐榷,晉了婕妤,後來升了貴人;前些時候祐榷出閣,又晉了麗嬪,家人也免不得跟著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