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3/5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左僕射荀愷上書,奏請誅殺楊駿的所有屬官,還請誅殺衛尉、太子太師裴楷,理由是裴楷的兒子娶了楊駿的女兒,裴楷是楊駿的同黨。
那是胡扯,誰都知道裴楷與楊駿一向不和,楊駿當權時也沒有重用裴楷,何況裴楷的兒子裴瓚已經被亂兵所殺,天下沒有如此株連的道理。
真正要殺裴楷的是賈皇后。裴楷一向看不起賈充,在賈充生前給他添過不少堵,裴楷曾對武帝說:“陛下受命,四海承風,所以未比德於堯舜者,但以賈充之徒尚在朝耳。方宜引天下賢人,與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
後來賈充差點被逐出中樞出鎮關中,也是裴楷搗的鬼。賈充因此銜恨在心,但一直沒有機會報復,現在賈皇后替父親解恨來了。
不止賈皇后,東安王等人也在趁機公報私仇。東安王“是日誅賞三百餘人”,隨心所欲,一時之間洛陽城的公卿王侯人人自危,就怕血光之災從天而降。東安王睚眥必報,得罪他的當然要殺,得罪他親戚的也要殺,最離譜的是他還搞誅連,如果得罪他親戚的正主已死,那就殺他的後人。
東安王的外公是諸葛誕。當年文欽、諸葛誕都曾是魏曹的揚州刺史、都督淮南軍事。文欽因不滿司馬氏,跟隨毋丘儉起兵造反,失敗之後逃往吳國。之後不久,繼任揚州刺史的諸葛誕也起兵反司馬氏,向吳國投誠。文欽於是帶著吳國的軍隊來接應諸葛誕,正好碰上司馬昭親領二十六萬大軍討伐諸葛誕,兩人被司馬昭圍困在壽春城內不得脫身。
文欽與諸葛誕兩人素來不和,只是被迫無奈才捲入同一戰壕,後來兩人的矛盾激化,文欽被諸葛誕斬首,文欽的兒子文鴦帶著家人逃出壽春,投降司馬昭。諸葛誕據城頑抗,城破之後被夷三族。
文鴦是三國後期的一員猛將,在晉朝他參與平定了關中叛亂,後來官任護東夷校尉。元康元年距離那亂世中的恩怨已有三十多年,文鴦也已經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但是東安王沒放過他。據說東安王擔心文鴦要報父仇,威脅到他的舅氏(諸葛誕被夷三族的話,那他的舅舅應該都死光了)。文鴦的下場與諸葛誕一樣,被“夷三族”。
太多的鮮血,讓越來越多的朝臣看不下去了。張華、劉頌、裴等勸賈皇后適可而止。傅祗針對荀愷的奏摺,在朝堂之上拋經引據,與荀愷辯論。最後荀愷詞窮,皇帝下詔赦免裴楷、赦免楊駿的屬官。
訊息傳到刑場,差點就晚了。原來監斬的東安王殺人殺出了癮,不等聖旨下達就先動起手來。當初給楊駿獻計的朱振已經倒在了血泊之中,餘下的人在排隊等死,這些人死裡逃生,喜極而泣,其中有兩人值得我們關注,以後還會出場。
這兩個人中一個叫閻纘,是楊駿的舍人。此人有情有義,楊駿曝屍數日沒人敢收斂,他招集了以前的同僚替楊駿收屍,結果被人告發。葬禮進行了一半,大夥一鬨而散,他豁出一條命使楊駿入土為安。
另一個人叫潘岳,就是那個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人稱“潘郎潘安”是也,當時他是楊駿的主簿,職位與朱振相同。他“少以才穎見稱,鄉邑號為奇童”,長大後果然才學很高,擅長寫悼詞。只是潘岳時運不濟仕途不順,先是做了十幾年的三公從僚,然後做過兩次小縣令,好容易攀上楊駿,楊駿卻又倒了。
不過潘岳並沒有氣餒,此後他將再接再厲繼續攀附權貴,直到有一天被夷三族。臨刑前潘岳抱著老母親痛哭流涕,說:“負阿母。”
唉,此人的一生是個悲劇,容後詳表。
元康元年三月壬寅,政變發生的十一天之後,殺人者終於厭倦了,洛陽逐漸恢復了平靜。
惠帝頒佈詔書,佈置新的政權格局:
“以大司馬、汝南王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輔政。以秦王柬為大將軍,東平王楙為撫軍大將軍,鎮南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