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呢?”總算壓抑下心頭的不適,青書強打起精神,問向朝鳳。
她剛剛如此強調賢才,可是自己卻總覺得有些不對勁。自己還記得朝鳳曾經說過‘現在世上的人都說‘給君主帶來尊崇,國家帶來安定的,必然要靠仁義智慧‘,卻不知道導致君主卑下、國家危亂的,必定因為仁義智慧。’這樣看來,只怕她說的賢才,並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
“許由、續牙、晉伯陽、秦顛頡、衛僑如、狐不稽、重明、董不識、卞隨、務光、伯夷、叔齊,這十二個人,都是見利不動心,臨危不懼的。有的給他天下都不接受,一旦遇到勞苦和屈辱,就不願要官府的俸祿。”
這些人都是社會輿論所讚美的,可也是朝鳳所鄙夷的。
“見利不動心的人,即使君主厚賞,也不能勉勵他;臨危不懼的人,即使君主重罰,也不能鎮服他:這叫做不服從命令的人。這十二個人,有的隱居而死在山洞裡,有的枯槁而死在荒野上,有的在深山裡餓死,有的投水自盡。有了這樣的人,古代的聖王都不能讓他們做臣,當今之世,又用他們派何用場?”
奸詐虛偽,而無益於國家的人,社會上是那樣地讚美他們;努力耕戰而有益於國家的人,社會上卻這樣地詆譭他們:這就叫做反。平民從私利出發稱讚偽君子人,當代的君主聽到虛名而尊重這些人,而得到尊重的,一定會得到好處。
百姓從私害出發,話毀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人。當代的君主受世俗矇蔽,而鄙視他們,而受到鄙視的,一定會受到迫害。結果聲譽和賞賜歸於私下幹壞事、應當判罪的人,而詆譭和迫害卻給了為國家做好事、應當獎賞的人。這樣還想求得國家的富強,是不可能的事。
“在歷史典籍的記載中,堯時有兒子丹朱,舜時有兒子商均,夏啟時有兒子太康等五人,商場時有孫子太甲,武玉時有弟弟管叔、蔡叔。這五個帝王懲罰的,都是自己的父兄,子弟一類的親屬,為什麼要使,他們家破人亡受到懲罰呢?”
見到堂下因為自己話,而議論紛紛,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朝鳳既沒有勃然大怒,也沒有著急解釋什麼,而是提出了個問題。
“因為他們禍國殃民,敗壞法治。請看聖王選拔的人,有的隱居在山林洞穴之中,有的囚禁在監獄桎梏之中,有的從事宰割烹調、割草放牧、餵牛等活計。然而明君不嫌棄他們地位卑賤,因為他們的才能,可以彰明法度,有利於國計民生,據此選拔他們,君主地位得以鞏固,聲望得以提高。”
沉默了片刻,堂下終於有人開口回答。不開口則以,這一開口就像是一滴水,滴入了油鍋,掀起了軒然大波。
的確,就像夏桀時的關龍逢,商紂時的五子比干、隨國的季梁、陳國的洩治、楚國的申胥、吳國的伍子胥,這六個人,都憑激烈爭辯,或強行勸諫來壓服君主。
如果君主採用他們的主張,處理政事,就會出現,如同師徒之間的不平等關係;君主對他們,如果有一句話語不聽從,一件事情不照力,他們就用強硬的措施來侮辱君主;豁出命來等待處理,即使家破人亡,腰斬兩段,手腳異處,做來也不畏懼。像這樣的臣子,古代的聖王都不能容忍,當今之世,又怎麼用他們呢?
“朕以前聽聞,掌握法術的君主,據棄仁義,廢除智慧,用法來使人服從。因此聲譽遠播而名震四海,百姓太平而國家安定,在於君主懂得使用民眾的方法。一般而論,術是君主應該掌握的,法是官吏應該遵循的。既然這樣,那麼派遣侍從,官員,每天把法治的道理,傳達到宮門之外,直到境內的民眾每天都看到法令,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過去有扈氏有個臣子叫失度, 兜氏有個臣子叫孤男,三苗有個臣子,叫成駒,夏桀有個臣子侯侈,商封有個臣子叫崇侯虎,晉國有個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