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立聯想的前身中科院計算機所公司。
當時的歷史背景是,&ldo;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rdo;基本國策的確立,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化,科研經費劃撥制度的變革,民辦科技企業的興起,繼而是中科院一院兩制的實現,曾茂朝所長提出兩個拳頭出擊的口號。
曾所長召集幾個骨幹組成一個班子,賦予我們經營、人事、財務三個自主權,要求我們開闢一條新的生路,於是,中科院計算機所公司成立。
這家公司不設董事會,在所領導直接關懷和領導下開展工作,這就保證了公司的一切行動納入全所的統一發展軌道。
在公司成立一年之後,很多人都希望公司能夠在獨立的軌道上走得更遠,比如建立起董事會以使公司完全擺脫計算機所的控制。但我堅決不同意。我在全年的總結大會上,有這樣的講話:
一年後,公司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其中為公司帶來利潤的業務,大多數都和計算機所的支援是分不開的:
‐‐kt8920大型計算機,本由計算機單獨承擔,計算所將其中儲存器、擴存、應用軟體的部分轉交公司,又以公司名義對外簽收二十五個合同,獲得利潤六十萬元。
‐‐中科院購買五百臺ib計算機,把其中驗收、維修和培訓的環節交給公司,公司得以收取服務費七十萬元。
‐‐為ib北京中心代理若干專案,獲取毛利七萬美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副研究員倪光南兼任公司總工程師,並把計算機所的研究成果&ldo;漢字系統&rdo;帶到公司。
◆聯想一開始就是國有民營
聯想在創辦初期的時候,雖然我們中科院計算所所長只給了我們二十萬塊錢,但是給了我們三條非常重要的政策,即人事自主權:不管什麼時候,所裡絕不塞人進來;財務支配權:這使得我們可以做內部的激勵,大大突破了國企的約束;經營決策權:所裡對公司的經營決策絕不幹預。這三點非常好,使我們能深刻體會&ldo;民營企業&rdo;的實質意義是什麼。&ldo;民營&rdo;就是四自,即&ldo;自籌資金、自由組合、自負盈虧、自我審查&rdo;,聯想是完全符合這四條的。其實二十萬元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其餘全是我們自籌的,我們自負盈虧了,於是就給自己定義為&ldo;國有民營&rdo;。這意味著公司是國家所有,但經營權在我們這兒,做好了,成績、利潤是國家的,但是管理是由自己決定。雖然這本身也是不完善的,但在當時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聯想一方面充分學習和借鑑民營企業的靈活,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和正視中科院這塊金字招牌帶來的便利,我不止一次在內部和大家說:
如果聯想集團不是國有的,而是私營的,賺出的利潤是歸私人的,大家還會有這麼強的凝聚力,還會有這樣遠大的奮鬥目標嗎?大家會說國外的企業都是私營的,不是一樣有凝聚力嗎?中國目前的環境和國外是不同的,人們的思想方法也不同。可以肯定地說,如果聯想是私營的,聯想不會得到國家銀行如此規模的貸款支援;聯想海外發展的策略不可能得到港澳辦和香港新華社的支援;我們的人根本派不出去;聯想不會有今天在民眾中的聲譽;不會得到國家各部委採購政策的支援;還會有各種各樣的麻煩。總之,絕不可能有今天的規模。但即使不是私營的,是國有的聯想就能發展嗎?答案顯然更是否定的。如果國家所有者把聯想卡得死死的,把每年所有的利潤都提上去不允許企業發展,把聯想應有的經營權力也全部收上去,不鼓勵聯想進行股份制改造,不支援實行符合市場經濟的激勵方式,那聯想就談不上存活,更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