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並沒規定非得招本鄉的學生不可。外鄉的高中生如果學習優秀,魯冠球是絕不會把他們拒之門外的。結果,本鄉有三個學生考試作弊,被魯冠球堅決地拒之門外,而外鄉有著不少的高中生卻在實力的較量中堂而皇之地進入了萬向節廠。
本鄉本土的一些個老少爺們,這一下子可就不滿意了,他們嚷嚷地說:辦鄉鎮企業,本來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安置本地的多餘勞動力,怎麼肥水流了外田,讓別人到我們這塊地盤上來唱歌呢。
魯冠球不會再接受這種小農意識下的傳統壓力了。況且他也是鄉村中那種屬於牌子亮出的人,別人做不出來的事情,只要他以為是對的,他就做得出來。他知道,這種行動,本身就是某種意義上漸進的鄉村革命。打破小生產者的狹隘目光,改變職工素質,增強企業競爭實力,都得從這一步步開始走呢。
◆不拘一格引人才
1984年初,魯冠球對社會公開招募人才,他的決心是要不惜血本地引進人才,開發智力。那一年的頭九個月,工廠就拿出了十五萬元用於智力開發。關於人才的來路,他們也大致定了幾個型別。一是爭取分配到大學生;二是向專家、教授發出聘請書,組織廠外的&ldo;顧問團&rdo;;三是在本廠、本鄉或越出縣界招收文化水平較高的青年,請高等院校代培。
魯冠球對這些人才的尊重是很實在的,他知道,知識分子要面子又清寒,你要光給他講大道理你便是在堵他們的嘴了。而實際上他們如果能到萬向來,很大程度是衝著萬向能夠給他們的那份報酬,對他們來說,這份物質上的報酬是十分精神的,是對他們價值的一種實實在在的肯定。
因此,魯冠球在對引進人才的工程上,還有那麼幾個字,叫做&ldo;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rdo;。
引進的一流人才,工資一律向上浮動一級;獎金大大高於當時的平均數值;戶口一律進蕭山縣城;技術上可自行負責,大膽拍板,必要時可先斬後奏。
魯冠球由此而較為順利地進入了人才的良性迴圈。
當時的魯冠球,看中了一位名叫張金瀝的工程師。
老家在慈谿的老張早年畢業於杭州水電學校,然後去了遙遠的東三省。在那裡,經歷了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都不會省略的劫難。然後,又在以後的歲月中從底層做起,完成了一種再被認識的過程。只是當一個人終於被人承認的時候,有時也往往是一個人心已經涼了的時候。
初到東北的那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此時兩鬢斑白,已到知天命的歲月了。他開始想念起他的遙遠的南方了。而他的年老的父親,也在故鄉盼望著他們的遊子的歸來了。
真是瞌睡碰到了枕頭,魯冠球一聽說有這麼一個人才,真正可以用大喜過望的心情來形容。一封長信寄出,北方和南方就此成了一條熱線。張金瀝到底還是不放心,專門來了一趟萬向節廠,又到各個車間去轉了一下,感覺還真不錯,這才坐下來和魯冠球懇談。
魯冠球給了老張最優厚的待遇,出任廠裡的副廠長;一家四口戶口都進入蕭山市;房子由他自行挑選一套,工資保證比他在第一汽車廠時高出一倍。
從長春大城市的大廠,到蕭山這個小城市的小廠(比起一汽廠來,我們不得不承認當時的萬向節廠還是一個小廠),畢竟是一種巨大的生活上的轉變。老張一咬牙,請調報告打了上去。正是因了魯冠球的人才理論,人才只有在流動中才是人才,才顯示出人才的價值。一汽廠的領導們突然發現了老張這個埋在土裡的珍寶,頓時便頭腦清晰地決定分一個大套房子給老張。然而此時的老張去意已定,怕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了。
</br>
<style type="text/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