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國政府計劃在上海將汽車工業擴建成重點產業。由於汽車工業為其他許多現代化國民經濟行業的核心,所以一開始,中國人就特別堅定地推動著它的發展。早在1978年,中國政府的代表就開始與德國大眾商討在上海合作生產轎車事宜。因為在那裡‐‐中國的經濟改革家們決定‐‐應該形成一個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的重心之一,即中國的底特律。
◆合營合同的敲定
推動中德合作談判的,並非由於大眾集團的主動,而是歸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的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周子健的審時度勢。在尋求工業建設合作夥伴的過程中,他於1978年11月拜訪了位於斯圖加特的戴姆勒‐賓士總部。由於中國人過去只是零敲碎打地見過世面,因此他們僅知道少數幾家汽車製造商,其中德國的只有斯圖加特的戴姆勒‐賓士。
當中國機械工業部部長抵達德國時,他發覺大街上的賓士車並沒有像想像的那樣一輛挨著一輛,而是大量的大眾產品,如甲殼蟲或者高爾夫。因此,周子健打聽這些汽車的製造商。斯圖加特人向那位部長解釋,這些都來自狼堡的大眾。周子健立刻決定率他的代表團坐火車奔赴狼堡。
抵達狼堡後,代表團徒步從火車站趕往歷來是大眾廠訪客主人口的&ldo;桑特康普門崗&rdo;(sandkap,德國大眾狼堡總部廠區南一處大門的名稱)。藉助於翻譯,周子健向當班的警衛做了如下的自我介紹:&ldo;我是中國的機械工業部部長,想與大眾的負責人對話。&rdo;那名警衛面對這位身著中山裝、徒步到來的部長驚訝不已,於是設法找個能接待他的人。
謝天謝地,那一天正巧負責銷售的大眾董事維爾納p史密特博土在公司上班。警衛於是致電給他:&ldo;史密特博士先生,我面前站著中國機械工業部部長,想與您對話。&rdo;史密特董事先生的驚訝程度不亞於那名警衛,他充滿敬意和新奇地回應道:&ldo;那就請他到大樓裡我的辦公室來吧。那將是我的榮幸。&rdo;
中國政府和大眾的對話便如此開始。來訪、回訪,直至最後產生汽車領域首家中德合資企業:而這些都源自周子健一時興起並果斷實施的念頭。這段插曲是德國人對中國人實用主義的最初印象,而中國人正是以這種實用主義來做每一件他們面對的工作的。
誠然,大眾向中國人毛遂自薦成為合作夥伴,自有其一番道理。中國人在其工業現代化過程中追逐的首要目標,是透過引進新技術來滿足本國對轎車的需求,並同時挖掘出口潛力:首先是針對亞洲市場,長遠目標也為了進軍歐美市場。
中方的合作夥伴意欲短期內實現現有汽車工業的現代化和生產技術上符合國際標準的本地產品。為此,他們優先要達到質量要求和經濟性指標,以此證明自己有能力建設具有競爭力的汽車出口工業。為了這一宗旨,他們需要一切事關工業領域的西方關鍵技術:從產品技術和生產工藝,到企業管理知識、培訓和進修系統,直至銷售、售後服務和市場營銷戰略。長遠而言,中國意欲透過這一途徑將自己定位為世界市場中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至少是在東南亞地區。
中國人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曾聯絡過美國通用和日本豐田兩大汽車生產商,但均遭婉言謝絕。
哈恩博士早就清楚地看到中國是二十一世紀的市場。故此,當他於1982年從患病的前任託尼&iddot;許牧克手中接任大眾董事長席位之後,便有目的地推進與中國人的談判。在他的一手&ldo;導演&rdo;下,那些更確切地說是&ldo;偶然&rdo;與中國開始的會談得以加速。其戰略遠景為:透過與中國的合作在東南亞地區設立一個&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