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頁)
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裡,三峽遺址群也在這裡。從溈汭沿著山地的邊緣向南進入洛河的中游和上游。
伏羲人從山西向河南的遷徙路線大概這樣。到了公元前四千年,伏羲人在河南境已經生存了二千多年。河南境的人口都是伏羲後代,伏羲被當作起源祖先。河南境的伏羲人分作河淮和洛河兩個部分。
河淮伏羲
伏羲人向河淮平原的這一支,古書的名字叫作“太昊(暤,皞)”。太昊的更早的名字是大昊。大昊是商語,太昊是周語。大昊是古漢語化的名字。昊是太行語對西來人口的通稱,就像戎,狄,夷,蠻一類名字。河淮的伏羲人在昊前面加一個大字,自稱大昊。周以後開始稱作太昊。太昊人崇拜伏羲,伏羲的名字流傳下來,與太昊巫的宣講有關。
公元前四千年,進入太昊人的輝煌時期。太昊人建立起自己的巫祠,宣講伏羲崇拜,將伏羲塑造為治水的神,鬥“黑龍”的首領,製作“八卦”的聖人,等等。在淮陽,有伏羲陵(廟),在淮陽周圍數縣流傳伏羲的神話群。幾千年來,沒有中斷對伏羲的拜祭。
河淮平原是一塊四方聚會的土地。東方的山東土著,北方的太行人,西方的伏羲人,南方的荊楚人,都曾經到這裡。不晚於公元前三千年,西方渭河出了著名的崇拜,叫作“少昊”。昊,前面說過,是對西來人口的通稱。伏羲是大昊,後來的就稱作少昊。
少昊是個巫祠崇拜。太昊和少昊不是一回事。少昊晚了太昊千年。從位置看,太昊在山東丘陵的西南,少昊在山東丘陵的西北,在曲阜地區。少昊存在了幾百年,以後為黃帝崇拜代替。
下面是一份考古資料,從資料能夠看出河淮地區的特點:
河南駐馬店位於河淮平原的西南部,以沖積平原為主。文化堆積以二里頭文化最為豐厚,其次為河南龍山,個別探方下面是石家河文化。遺址是石家河文化的最北地點。
駐馬店地處河淮伏羲的南部,石家河文化來自長江邊,是荊楚人的祖先。河南龍山就是伏羲人,二里頭是商遺址,這份資料告訴我們,伏羲人到達了河南南部。公元前二千年以後,河淮地區進入了二里頭(商)的範圍。
洛河伏羲
關於洛河伏羲這一部分,山海經記載了幾支始族。
薄人
薄人的記錄從山西的西南角開始,一個分支沿著中條山的南坡和東坡向北,最遠處到達了今天的陰山。這一支人在汾河流域生存下來。
薄人的又一個分支向南,這個時期的溈汭還是一片水域。薄人繞過水域,到了水域西面的山地邊緣。隨著水域的消失,薄人向東進入平地。在這塊地方,出現“成侯”和“朝歌”兩個名字。這兩個名字在溈汭的西岸,是地廣人稀的地方。從朝歌再向東,進入溈汭平地,薄人在這裡生存下來。二千年以後,這裡是人口稠密地區之一。
(朝歌是著名的商紂王的“都”,但是,位置不對。朝歌的位置應該在洛陽東或安陽南。朝歌是伏羲語,始族時期遷徙頻繁。而始族的名字往往又是所在地區的地名。這樣看,薄人後來繼續向東遷徙將朝歌名字也帶向東方。)
濟人,厘人
濟人在伊水,伊水就是洛河,在洛河流域的始族語言不統一,留下來伊水和洛水兩個名字。薄人在溈汭停下來,沒有再向南。濟人繼續向南,到達了洛河的中游和上游,從中游河段向西直到洛河的源頭。洛河發源在藍田南面的山地,屬於藍田地區。在藍田地區生存著華人,華人的文化經由濟人流傳進了河南和山西。
記載說,“伊水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大水。”
又一處記載說,“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
(華人的傳說是,“有蛇焉,名曰肥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