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小冊子評論道:可悲
趙樸也嘆氣道:“可憐的老人家!”
這些都是欽宗時代的宰相,大牛,是昨日黃花。主張議和的,成為奸臣;而主張抗金的,則是忠臣。
有些偏頗,可事實就是如此。
“汪伯彥,字廷俊,徽州祁門人,少穎異,嗜詩書,文學有聲。靖康元年,汪伯彥受欽宗召見,獻上《河北邊防十策》,因切合帝意,被任命為直龍圖閣,知相州。同年十月,金兵攻陷真定,宋欽宗下詔遷真定帥府於相州,由汪伯彥統領。今聖上至應天,汪伯彥率兵相隨。”
“黃潛善,字茂和,邵武人。元符三年,考中進士。宣和初年,任左司郎。陝西、河東大地震,山陵峽谷都變了位置,徽宗令黃潛善去察訪災情,於是他就去視察。黃潛善回京後,不報告實情,只說是地震而已。因事獲罪被貶到亳州,以徽猷閣待制的身份為河間知府,兼任高陽關路安撫使。今聖上至應天,黃潛善率兵相隨。”
“李綱,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政和二年,李綱進士及第。政和五年,官至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議論朝政過失,被罷去諫官職事,改任部員外郎,遷起居郎。宣和元年,京師大水,李綱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內憂外患問題,被宋徽宗趙佶認為議論不合時宜,謫監南劍州沙縣稅務。
宣和七年七月,李綱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兩路攻宋。宋欽宗即位,升李綱為尚書右丞,就任親征行營使,負責開封的防禦。李綱因堅決反對向金割地求和,被宋欽宗罷官。後李綱又被起用。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強令李綱出任河東、河北宣撫使,驅趕他出朝。李綱就任後,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撫使徒具空名,無節制軍隊之權。李綱被迫於靖康元年九月辭職,旋又被加上“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先責建昌軍安置,再謫夔州。
李綱被貶不久,金兵再次兩路南下圍攻開封。欽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綱,任命他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但已無濟於事。當李綱在長沙得知此命時,汴梁已破。然亦有人言,李綱名浮於實,不可以相。”
趙樸道:“他的人緣太差了,果然不是當宰相的料!”
“範宗尹,字覺民,襄陽鄧城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遷侍御史、右諫議大夫。靖康初,以論棄太原三鎮為言者所劾,罷歸。張邦昌立為楚帝,遣其詣康王勸進。”
“趙鼎,字元鎮,自號得全居士。今聖即位,徽宗崇寧五年進士。曾任河南洛陽令、開封士曹等職,除權戶部員外郎。”
“宗澤,婺州義烏人。字汝霖,元祐八年,被派往大名府館陶縣任縣尉兼攝縣令職事。元符元年至政和四年,先後任衢州龍游、萊州膠水、晉州趙城、萊州掖縣等四縣知縣。政和五年,升任登州通判。宣和元年,年屆六十的宗澤乞請告老還鄉,獲准授予主管南京(即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鴻慶寺的虛銜,後被人誣告蔑視道教,宗澤被髮配鎮江“編管”。宣和四年,徽宗舉行祭祀大典,實行大赦,宗澤重獲自由。先掌監鎮江酒稅,二年後調任巴州通判。靖康元年初,在御史大夫陳過庭的推薦下,朝廷召宗澤進京,出任臺諫。後率師至南京應天!”
“杜充,字公美,相州人,哲宗紹聖間進士。靖康初年,知滄州。金國第二次伐宋攻破開封前夕,杜充鎮守北京大名府,開決黃河大堤,使黃河水自泗水入淮,以此阻身後追兵。”
“靠,我記住了,這貨竟然掘開黃河大壩!”趙樸立時憤怒了。
金軍兵臨城下,議和割地,不可恥;被金軍俘虜,投降不可恥;指揮無方,棄城而逃不可恥。人各有志,各有各的路,不能勉強。可是這貨,竟然掘開了黃河大壩,麻痺的……趙樸徹底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