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盼為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啊,所謂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現在他能集全國之力而抗擊匈奴,無非就是漢室的之前幾代為匈奴所困,他能看到前代的苦難,他不想讓漢朝只能在和親贈送財物給敵對的匈奴,所以才想要有所改變。
可是如果匈奴俯首稱臣的往後幾代呢,天下久居太平,幾十年沒有戰事,百姓安居樂業。這或許是他曾經設想出來的太平盛世,可是如今又不禁讓他再次心生疑慮,如果天下真的徹底安定,那麼是否又會使人君忘記了居安思危。
而一旦到了那個時候,戰事再起,已經習慣於安居耕作的大漢百姓,是否還有血性與四夷一戰?
【也不知道是不是哥舒翰這種行為徹底失去了李隆基的信任,還是李隆基還沒意識得到,他此時已經很難掌握全域性了。這一次戰爭,勝利的天平又傾斜向了安祿山的起義軍那邊,而唐這一方失敗的理由看起來也十分的可笑。】
其實安祿山雖然已經佔領了河北,但是民心不穩,天下的百姓還是認同大唐,如果此時以重兵固守,並徐徐圖之。未嘗不可能最後發起反攻。
哥舒翰當時就採取了此種手段,憑藉潼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不主動出城迎敵,採取防禦的措施。
這樣的戰略非常有效,安祿山曾派遣次子安慶緒在這種情況下強行進攻潼關,結果最後被哥舒翰擊退,安祿山進攻長安之路受阻,就這樣一連耽擱了數月。
一看強攻不行,安祿山就想了一個計策,將自己的精銳部隊隱藏起來,讓一群老弱病殘計程車卒屯駐在陝郡招搖過市,並且還大肆對外宣揚這裡的守軍只有四千。
【這樣明顯的計策,久經沙場的哥舒翰自然不信。但是長安城之內得到訊息的李隆基卻信了,他認為陝郡既然守軍只有四千,又都是一群殘兵敗將,不足為懼。於是,下旨讓哥舒翰趕緊出兵收復。】
【哥舒翰在這個時候就特意上書給李隆基,講明瞭原委,大致就是說安祿山謀反是蓄謀已久,這明面上計程車卒看著人少而且羸弱,未必就不是引誘我們進軍的計策。】
不但如此這份奏書,可以說是詳細地寫了兩軍對壘的利弊,安祿山的部隊雖然精銳,但畢竟是長途跋涉而來,對於他們是速攻有利。而在朝廷這一方則是完全相反,因為唐廷沒有準備,所以在前期的迎戰之下連連失利,如今憑藉著潼關天險才得以遏制住叛軍。
所以應當在此堅守,消耗對方計程車氣,使對方發生內亂,這個時候再出場迎戰才是取勝的辦法
哥舒翰說的明白,甚至當時還有郭子儀、李光弼兩個人接連上書給李隆基,都是贊成應該堅守潼關,不能輕易出城迎敵。
【但是,李隆基就是不聽,他反而繼續相信楊國忠的話,說哥舒翰如果此時再不進軍,一定會錯失良機。】
【於是,一道道的詔書發往潼關,哥舒翰終究不敢忤逆於皇帝的旨意,最終決定出戰。】
蘇扶南緩緩地講述著,她平緩的語氣配上天幕所顯示的哥舒翰再接到詔書之後伏案痛哭的場景,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