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盼為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隆基聽信讒言冤殺高仙芝和封常清兩將之後,潼關之地卻仍然需要人守。唐廷此時卻是缺少武將的關頭,於是只能再次起用原本在家養病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他率領20萬大軍,在天子親□□勞將士,百官餞行的熱鬧場景之中趕赴潼關禦敵。很不幸的是同樣的錯誤,李隆基又犯了一次。】
【果然如此,發兵還沒多長時間呢,將相不和的大戲就又上演了一出。】
時人所以痛恨楊國忠許久,因此在哥舒翰剛到潼關準備守城的時候,就有人給他獻上了這樣一計。
“將軍啊,可是現在大唐的戰局不只在外,更是在內啊!將軍,您在此帶領我們辛苦守城,可要提防著那朝內啊!您前頭那兩位將軍可就是您的前車之鑑。”
哥舒翰也沒想過邊疆的老卒竟然這樣敢說,剛送到嘴邊的酒水都險些灑了滿懷,轉念一想,他又覺得這有可能是高仙芝的舊部,這樣也就情有可原了。正想著潼關,距離長安也有一段距離,想來在這裡說的話,並不會傳入朝中,他便默許對方繼續說下去。
“將軍,那楊國忠禍國亂權,理應得天下共擊之。想那賊寇不會敵襲如此之快,將軍不妨在潼關留守軍三萬,效仿漢挫敗七國之計,然後另擇精銳,返回長安,兵諫聖人,一舉處死叛賊楊國忠。”
“咣噹!”哥舒翰手中的酒杯被驚掉了地上普天之下誰不恨那楊國忠啊,只是要想殺了他,如此談何容易。
哥舒翰聽完之後面色沉重細細思索,只是淡淡應下,然而終究卻遲遲沒有發兵。
【可是呢,這件事卻被遠在長安的楊國忠得知了。楊國忠十分惶恐,於是就此事上奏給了李隆基,在奏章中說前方雖然已經有討伐賊寇的兵馬,但是卻沒有守後的,為了保護京師的安全,還是再挑選三千人駐紮在灞上,以備不時之需吧。得到了李隆基的首肯之後,楊國忠又安排了自己的心腹杜乾運去統領這三千兵馬。】
【可是這樣的行為又讓哥舒翰心下有疑了,之前我們就說過他是原本因病離職,因為唐廷現在缺乏武將才被召回啟復。他本就有風疾,也就是中風一類的毛病。這一下子對朝廷上也心有疑慮,恐怕不只對病情不好,對帶兵打仗的信心也有影響。可是也不知道哥舒翰是不是因為這件事徹底自亂了陣腳。竟然做出來上書李隆基,說灞上的兵馬本也應該屬於潼關,他作為潼關的統帥,自然也應該統領杜乾運,於是就召集他來潼關。】
【於是,杜乾運也沒想到自己奉旨來到潼關,結果哥舒翰就直接找了個由頭就將他處死。】
“這,這豈有此理呀!”
即便是年少的李隆基看了這一幕,也忍不住重重地以手拍案。
看你老的時候,難道就真的會昏庸到這個地步?他作為一朝天子,不但被自己的心腹大臣所矇蔽,還要被自己派出去抵禦強敵的武將所拿捏。雖說是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吧。但是也不能剛剛派遣的使者到那你就直接給斬首了吧?
這他作為天子的威
望何在呀?
李世民看到這裡也眉頭緊鎖,史書上將相不和的先例也不是沒有。
好的話,有廉頗與藺相如,兩個人化干戈為玉帛中,成為一代知交的典範。
不好的有如秦的武安君和范雎,立下赫赫戰功的白起最終也不過被逼自刎。
但是像天幕所講的這樣,還真是少見。難道他的後世子孫連自己的臣子都無法約束嗎?先是臣子謀反,訊息都傳遍了,他還不信。後是連斬兩將還是將相不和,到臨至戰前,雙方還在相互鬥法。而更可笑的是,似乎大唐天子還在其中啟動了推動的作用。
劉徹遙望天幕看了一會,卻眉頭緊鎖。明明現在所說的不只是後世幾百千年之後的事,他卻有一陣的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