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赤,偏偏這個沒用的李如柏上了他的當。至此四路明軍一個不剩。隨著後金軍的完勝,他們的強大表現足以向當時的整個世界證明,他們是當時世界最強大的騎兵,最強大的陸軍。
薩爾滸之戰中幾乎每一場戰鬥明軍都是以鳥銃、火炮對著後金軍狂轟。但那時的火器威力還不夠,後金軍總能冒死往前沖,快速殺至明軍陣前,一直想著用大炮把後金軍炸死的明軍壓根兒對於能衝到眼前的後金鐵騎沒有心理準備,心理防線一被突破,被幹掉就是在所難免了。隨著八旗的世襲罔替,到了康熙平定三藩之亂時,滿族騎兵就已經喪失了冒著敵人的炮火衝鋒的勇氣,而屬於大清的蒙古騎兵依舊有這股血性,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的八里橋之戰,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就是這樣,三萬蒙古騎兵沖向六千英法聯軍,英法聯軍用米涅式步槍和恩菲爾德步槍將三萬蒙古騎兵打得死了一萬五千人,而英法聯軍只死了四個人。假如薩爾滸之戰時明軍的火炮和火槍能有米涅式步槍和恩菲爾德步槍的一半火力,後金早已成為歷史名詞,努爾哈赤則跟突厥、柔然等犯邊的部落酋長歷史地位相同,至於什麼康乾盛世則壓根兒不會發生。
薩爾滸之戰明軍之所以慘敗,與盔甲也有關,明軍的披甲由藤、皮革或荒鐵所制,朝鮮援兵的披甲則是紙做的(現在他們閱兵時的飛彈也是用紙做的),少數是用柳條做的。而八旗軍幾乎人人都披精鐵製成的鎧甲,他們的鎧甲除護住胸部和背部外,連頭、手臂和腳,都被層層防護,甚至連戰馬也披甲。由於其甲冑非常堅硬,除非用強弓,否則百步之外根本無法洞穿。這也是為什麼八旗軍在戰爭中很難被明軍殺死的原因。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