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難以超越時代,既然武器和盔甲都不夠強大,那麼就應該在戰法上改進。薩爾滸之戰失敗的重要原因,在於明朝濫用分進合擊。分進合擊是不能隨便用的,得把以下七點考慮周全,才能使用:
(一)地形因素制約部隊機動能力,在&ldo;分進&rdo;時要與友鄰部隊保持聯絡,如果各&ldo;分進&rdo;隊伍訊息不暢通,就會出現薩爾滸之戰的後果。與此同時,作為統帥,應儘量讓部隊在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之地上&ldo;分進&rdo;。
(二)不單純用人數衡量分進合擊的勝利機率,而應根據自己&ldo;分進&rdo;的每一隊在沒&ldo;合擊&rdo;前遇到一股敵人後的勝算來判斷勝利機率,決定是否用分進合擊。
(三)從理論上講,分兵會造成一路或幾路弱勢,只有當各軍會合時弱勢才會小,所以要讓部隊提高機動性,快速進軍,縮短&ldo;分進&rdo;時間,為此最佳辦法就是加大騎兵比例。
(四)分兵不是均分,如此戰明軍均分四路兵力,結果在任何一路都處於絕對弱勢。
(五)分進合擊,重在合擊,要精確計算各部隊行進所需時間,然後精確安排各路人馬出擊時間。
(六)明確各部任務。統帥要做的不是在地圖上畫個圈,然後說你去打吧,而應明確在多長時間行軍多遠距離,佔領什麼地方,需要注意什麼,遇到敵人應追擊還是就地防禦。
(七)必須考慮行軍時與友鄰部隊保持聯絡,這樣的話在友鄰部隊遭攻擊時就可去進攻敵人的縱深,來他個圍魏救趙,友鄰部隊脫離險境,自己也能立戰功。這些明軍一個都不考慮,不敗才怪!
此戰明軍損失慘重,軍官310人殉國,士兵45870人殉國。大明的國威也受到極大挑戰,這是明清歷史的轉折點。此戰後明與後金攻守易勢,明由進攻轉為防守,後金由防守轉為進攻。努爾哈赤在戰後放聲大笑,他說:&ldo;大明皇帝以二十萬軍隊,號稱四十萬,兵分四路來戰,蒙古、朝鮮各國聽到此戰我軍的勝利,如果他們以為是我們兵分四路來滅明軍,那麼一定會說我們兵多將廣。如果以為我們就是以一支部隊分四次揍明朝,那麼一定會說我們兵強馬壯。總而言之,勝報聞於四方,沒有不說我們強大的!&rdo;
乾隆說此戰使&ldo;明之國勢益削,我之武烈益揚,遂乃克遼東,取瀋陽,王基開,帝業定&rdo;。嘉慶在來到自己祖先鏖戰的薩爾滸後賦詩一首:&ldo;開基創業自興京,廿萬明師一鼓平。心膂股肱克大敵,父兄子弟肇皇清。據崖設伏選精騎,列陣飛馳盡勁兵。瞬間崖頭方破隊,斐勞山畔復摧營。八旗赫濯雷霆迅,四路奔逃風鶴驚。&rdo;
由於此番葉赫部出兵幫助明朝打自己,明朝大軍撤退後,努爾哈赤率大軍,集中力量進攻葉赫。努爾哈赤立下誓言:&ldo;不克葉赫,誓不回師!&rdo;
葉赫部兩大貝勒金臺石、布揚古分別固守東、西二城。努爾哈赤命後金軍掘地為穴,挖空底下後葉赫部兩座城池的城牆倒塌,後金軍攻入城中。金臺石自焚而死。布揚古見東城已破,孤城無援,在得到努爾哈赤降後不殺的保證後,便出降。努爾哈赤為防止葉赫東山再起,就殺了布揚古,葉赫部遂告滅亡。至此努爾哈赤徹底統一女真,統一東北,吉林、遼寧東北部、黑龍江、俄羅斯遠東地區盡數成為努爾哈赤的地盤。
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臨死前曾對天發誓:&ldo;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rdo;二百四十年後,葉赫部的女子葉赫那拉&iddot;杏貞垂簾聽政,主宰清國四十八年,死後諡號&ldo;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rdo;,這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