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第1/3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爭議的要求。4月,一項久懸未決的領土糾紛由於委內瑞拉同哥倫比亞簽訂了一項邊界條約而告終結。接著在5月,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也效法了它們的榜樣。遺憾的是,秘魯和厄瓜多之間的邊界爭端始終未獲解決,並且於1941年7月爆發了戰爭。儘管阿根廷、巴西、烏拉圭、薩爾瓦多和美國在戰爭開始前後都曾出面從中調停,但時發時止的戰鬥仍一直持續到珍珠港事件以後。使拉美各國之間的關係接近起來與簽訂區域性協議這種趨勢,在某些政府和集團看來(例如巴西),它與泛美體制是相輔相成的,但其他一些國家則把它看作是另一種可取的途徑。這一情況在阿根廷方面最為明顯。它的政府謀求創立一個在政治和經濟上不依賴美國的南方集團。在阿根廷的倡議下,1941年2月在裡維拉召開了普拉塔河國家會議,1旨在建立一個區域性貿易集團。阿根廷提出的關於關稅同盟的建議遭到了其他國家代表的反對,因為它們擔心阿根廷把持一切。雖然會議上所達成的總協議並不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但是在會上和會後,與會各國還是簽訂了各種不同的雙邊協定和三邊協定。兩個月後,在第三次加勒比會議上,墨西哥代表提出了一項關於建立一個加勒比同盟的計劃。顯然,這樣一種性質的計劃是充滿著政治火藥味的,經過一些討論和刪去&ldo;同盟&rdo;這一詞兒之後,計劃的其餘部分便委交給幾個政府去作進一步的考慮。2 許多深信不疑地支援美洲國家防備合作計劃的拉丁美洲人,看到了美國逐漸轉向戰爭感到憂心忡忡。美國沒有經過同它的南方鄰邦商量就放棄了它的中立政策,它們擔心美國現在採取的方針將在它們沒有任何發言權的情況下使西半球捲入對德的戰火中。1因此,這場戰爭乃是由於一個不得人心的東方強國無端啟釁而不是由於美國在大西洋對德採取作戰行動所引起而最終蔓延到西半球這一事實,對於拉丁美洲對戰爭的態度有著深遠的影響。1 阿根廷、巴西、烏拉圭、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美洲國家間的事務:年度概覽,第1 號,1941 年》2 見阿瑟&iddot;惠特克編:(arthur hitaker,edter‐arican affairs:an annualsurvey&r;no,l,1941),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第59-60 頁。1 這是軸心國宣傳的主要課題之一,也是西班牙主義運動的主要課題之一,它主張拉丁美洲團結,反對泛美團結。
第二章戰火蔓延到西半球,裡約熱內盧會議(1942 年1 月15‐28 日)1941 年12 月7 日,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基地,促使美洲各共和國根據1940 年7 月哈瓦那會議上透過的相互援助和防禦合作宣言,舉行了一次代表會議。該宣言不僅規定了在發生危險時各國應進行磋商,而且還宣告&ldo;一個非美洲國家破壞一個美洲國家的領土的完整或其不可侵犯性、主權或政治獨立的任何企圖,將被認為是對宣言簽署國的一種侵略行為&rdo;。這種情況這時已出現了。珍珠港被襲擊後兩天,美國政府即向美洲各國政府發出照會,要求儘速召開一次外長會議,並提醒它們上述保證。1同日,智利政府也要求召開會議。12 月15 日,泛美聯盟執行理事會發出邀請,定於1942 年1 月15 日在裡約熱內盧舉行會議,兩天後該聯盟執行理事會批准了會議的議程。九個拉丁美洲國家已向日本及其歐洲盟國宣戰。1邊些立即對軸心國宣戰的共和國都是中美洲國家,或是加勒比海的島國,它們在經濟上和戰略上無不依賴美國。另外三個加勒比海沿岸國家,墨西哥、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在12 月底以前,同軸心國斷絕了外交關係。距離較遠的那些共和國宣佈非交戰國的權利2適用於已宣戰的美洲國家,並肯定了它們之間的團結。它們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