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3/5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israeli)的冷嘲熱諷。俄羅斯得到了它想要的,即能夠在黑海沿岸自由活動,以及在克里米亞和黑海北部沿岸的港口部署戰艦的權力。一位英國目擊者稱,這一“勝利”結果使聖彼得堡感到非常滿意。據說沙皇亞歷山大二世(Alexander II)私下裡為此欣喜若狂,他下令在冬宮的小教堂演唱《感恩曲》(Te Deum),之後在聖彼得保羅大教堂“虔誠地祈禱了一段時間”。
英國人無法將其經濟實力轉化為外交和政治上的成功。但他們很快便想出了一些新的手段。關於英國統治者稱號的議題被提交討論:考慮到英國治下的領土、地域和人口的規模和分佈,有人提議應該將君主的頭銜從國王升級為皇帝。這一修飾性的改變在國會引發了激烈的爭論,想要更改沿用了數個世紀的級別、頭銜和名稱的主意嚇壞了傳統主義者。格蘭維爾勳爵告訴上議院,國王對下一級的統治者擁有最高權威,沒有必要升級君主的頭銜。他宣稱:“議員們,關於女王陛下本人的尊嚴,沒有什麼比‘維多利亞’‘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女王’這樣的頭銜更有吸引力了。”這才是君主應有的名稱。
問題的關鍵在於俄羅斯和沙皇。除了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外(沙皇Tsar是凱撒Caesar的簡化形式),為了在官方外交和正式場合中顯示出他所有的榮耀,沙皇的正式頭銜中羅列了完備而冗長的統治地區名單。在19世紀70年代中葉,新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向國會強調,一個高於女王的頭銜將提升印度人民的信心,他們對涉足中亞的俄國始終感到憂心忡忡。維多利亞女王贊同這一原則,她寫信給迪斯雷利說:“從印度打擊俄國是正確的方式”,而且一個更高階別的頭銜有助於加強印度臣民的忠誠。
另一些議員懷疑用這樣的方式競爭究竟是否有必要。一位議員說:我們英國人“已經統治了印度一百年”,難道僅僅“為了能與俄羅斯相提並論”,就要變更女王的頭銜?然而,東方的劇變還是讓一些人深感壓力,他們挑釁地宣告“不列顛對印度斯坦的統治將一直延續下去”,因此,“這一領土中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割讓出去”。俄國的邊界距離女王在印度的領土只有數天的行軍路程,這是造成恐慌的一個重要因素。經過激烈的爭論,國會終於在1876年透過了議案,宣稱維多利亞不僅僅是一位加冕四十多年的女王,還是一位女皇。她本人也很喜歡這一說法:在賜給迪斯雷利的聖誕賀卡中,她的簽名是“女王兼女皇,維多利亞”。
在這種看似膚淺的手段之後,是更為實際的措施。在日益緊張的局勢下,英國越來越擔心它的領土會被對手奪走。英國人和俄國人都致力於在對方的國土上建立間諜系統,試圖贏得當地居民的支援,並拉攏那些有影響力的人士。旁遮普騎兵團的麥克林(Maclean)上校是19世紀80年代那些受委派監視波斯、印度和阿富汗邊境活動的間諜之一。他建立了一些由當地商人和電報運營者組成的團體,並且鼓勵他們打聽傳遞有關這一地區事態發展的訊息。麥克林的目標是穆斯林的神職人員,他送給他們圍巾、地毯、雪茄甚至是鑽戒,以顯示與英國合作的好處。麥克林為這些賄賂行為辯護說,這是拉攏當地權勢人物的必要手段。然而,這些禮物最後都被當地統治者用來在這片讓外部勢力激烈競爭的動盪地區上強化神權。
真正讓英國人擔心的是俄國的意圖和能力,以及俄國在中亞的擴張對印度施加的壓力。倫敦開始將重點轉到與俄羅斯的軍事對峙上,迪斯雷利建議女王做好授權派遣英國軍隊進入波斯灣的準備,同樣,作為印度女皇的她還應該命令她的軍隊將俄羅斯人逐出中亞、趕回裡海。局勢愈發緊張,總督利頓勳爵(Lord Lytton)在1878年至1880年間兩次下令入侵阿富汗,並在喀布林統治家族中扶植了一個傀儡。英國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