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4/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有“各種珍貴的石頭,比如說紅寶石”。“毫無疑問,”他還高興地添上一句,“閣下聽到這些訊息時必定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和滿足。”哥倫布當時說的是可能,達?伽馬給出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結果。
當然,西班牙統治者也得到了一些安慰。第一次跨大西洋遠航後,費迪南德和伊莎貝拉曾向教皇遊說,請求批准西班牙擁有大西洋彼岸所有新發現地域的主權,就像教皇對15世紀以來葡萄牙在非洲探險的結果所做的。僅1493年一年,教皇就釋出了至少四封訓令,規定了新發現的地域該如何分配。在就如何劃定經線進行了一番激烈的爭論之後,雙方終於在1494年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條約確定了位於維德角群島以西370裡格的一條分界線:“一條筆直的、從南到北、從地球的一極到另一極、位於上述海洋區域的分界線。”界線以西的一切歸西班牙所有,界線以東的一切歸葡萄牙所有。
三十年後,這一條約的重要意義才體現出來。到1520年,葡萄牙船隊向東方的探索更進一步,航行越過印度後直達馬六甲海峽、香料群島和中國廣州。與此同時,西班牙人不僅意識到他們發現了南美洲和北美洲兩塊大陸,而且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環遊全球的壯舉:一位航海家成功穿越了太平洋,抵達菲律賓和香料群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率領這次遠航的是葡萄牙人,他為西班牙服役,因為西班牙願意資助他從西方探索香料群島,並征服該地——不是以他祖國的名義,而是以鄰國和敵國的名義。當斐迪南?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開啟他這一史詩般的航行(1519—1520)時,葡萄牙和西班牙又重新回到了談判桌上。他們同意在太平洋上再畫一條分界線,與大西洋上的分界線對應。於是,這兩個伊比利亞鄰國瓜分了整個地球,他們得到了教皇的祝福——當然,更是上帝的祝福。
此時,歐洲其他國家必須學會適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強勢崛起。1499年,達?伽馬回國的訊息在威尼斯引發了種種複雜情緒:震驚、焦慮、歇斯底里。一種主流聲音是,經由南非抵達印度的海上通道的發現,直接意味著本城命運的終結。威尼斯總督吉羅拉莫?普列裡(Girolamo Priuli)說,事實已經非常明顯,里斯本將取代威尼斯成為歐洲貿易的中心。“毫無疑問,”他寫道,“匈牙利人、德國人、佛蘭德人和法國人,以及所有翻山越嶺到威尼斯花大價錢購買香料的人,如今都將轉向里斯本。”其中的道理在普列裡看來非常簡單。人人都知道,他在日記裡說,貨物從陸地抵達威尼斯,必須經過無數道關卡,並繳納關稅;而從海上運輸貨物的葡萄牙人則不用承擔這些成本,他們能夠開出讓威尼斯根本無法與之競爭的超低價格。數字說明了一切,威尼斯的厄運真的來了。其他人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16世紀初,定居葡萄牙的佛羅倫薩商人吉多?代迪(Guido Detti)同樣堅信,威尼斯人將失去對貿易通道的控制權,因為他們無法與透過海運抵達里斯本的貨物競爭價格。威尼斯人將重新去做漁民,威尼斯城將退回到它發跡之前的潟湖。
然而,威尼斯即將沒落的傳言實在是令人多慮了,至少在短期內確實如此。正如某些頭腦清醒的聲音所說,經由海路前往東方的通道上並非沒有風險。許多葡萄牙海船並沒能安全回家,114艘船中只有不到一半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平安返回——文森佐?奎瑞尼(Vicenzo Querini)議員於1506年向威尼斯議會報告說:“19艘滿載香料的貨船已確認全部沉沒,另外那40艘船至今下落不明。”
不管情況如何,威尼斯還是很快派特使前往穆斯林埃及,討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