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派流浪的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反映世情社情的《紅樓夢》,醫療是必不可少的話題。
撇開一筆帶過的鮑太醫和賣狗皮膏藥的"王一貼"不談,單就書中詳寫的張友士、王濟仁、胡君榮三位有資質的正規醫生而言,他們的醫術醫德到底如何?
果真都是人人稱道的名醫?
其實不盡然。他們當中,一位是醫術醫德都是一流水準堪稱了不起的御醫,一位是醫術精湛醫德也不錯的儒醫,最後一位則是沒啥醫術也談不上醫德不過是濫竽充數的庸醫。
先說最先出場的張友士醫生。
書中第十回"金寡婦貪利權受辱,張太醫論病細窮源"講到金寡婦因侄兒金榮鬧學堂被罰一事欲到東府找秦可卿理論時,秦可卿這位少奶奶意外的生病了。
據東府的當家人賈珍及服侍秦可卿的婆子道出的話語得知,秦可卿病得不輕,好幾位太醫來瞧都"斷不透是喜是病",一天天"懶怠動了,話也懶怠說,眼神也發眩。"
賈珍正焦得抑鬱不安,神武將軍的兒子馮紫英來看他,告訴有個"學問最淵博,更兼醫理極精"的醫生可以請來一看,說不定可以"在他手裡除災"。
這個醫生就是張友士,是馮紫英幼時從學的先生,現正住在馮紫英家中,上京都為他兒子捐官。
賈珍聞訊大喜,趕忙派下人持名帖去請。
這張友士果然是專家教授級別的醫生,因請他的當天有事忙了一整天,精力不濟,需調息一夜,承諾第二天狀態恢復後即來給病人看病,體現出專業醫生謹慎沉穩的素養。
第二天張友士準時到東府後,沒有聽賈蓉"想先把病說一說"嘮叨個不停的瑣碎話語,而是直接寧神細診秦可卿的病情,表示看過後就明白,那時再對症治療即可,又體現出專業醫生不耽誤治療時間的高超水平。
張友士一番把脈,就將秦可卿頭暈發熱、食慾不振、晚上失眠以及經期失調等症狀判斷得精準無誤,還診斷出癥結之所在:聰慧的少奶奶秦可卿思慮太過,心事太重了,從而"憂慮傷脾,肝木忒旺"。這個病哪裡是"懷孕"?而是憂心太過引起的重症,壞在之前"耽擱了"最佳的醫治時間,若"初次行經的時候就用藥治起,只怕此時已全愈了。"
可見,張友士醫生的確醫術精湛醫德也不錯。
更讓人佩服的是,即便遇上秦可卿這樣的重症患者,他也沒有放棄哪怕只是萬分之一救人一命的機會,還以"醫緣"寬解病人家屬:
給秦可卿開了"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的方子外,又安慰賈珍賈蓉"應有此災",表示"病倒尚有三分治得",若病人吃了他開的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總是過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
讓東府上下無不佩服,說他"如神",是"久慣行醫"的人。
由此而言,後來成為太醫的張友士,說他是大腕級儒醫,既有醫德,醫術又精湛,一點也不為過。
再說說出身名醫世家的太醫王濟仁。
他是官居六品的御醫,在42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瀟湘子雅謔補餘音"為著涼的賈母看病尤體現出他的家學淵源,為皇室貴族服務的涵養以及經驗豐富值得信賴的一流醫術。
因賈母帶劉姥姥逛大觀園被風吹著了涼,王太醫應邀前來為賈母看病。賈珍賈璉等人給他引路時,不走中間的甬路,"只走旁階",謙遜地與賈母寒喧,不因自己是御醫、叔祖王君效是當年太醫院的正堂就飄飄然,反倒很有分寸的體現醫生本分。
待賈母"慢慢的伸手放在小枕頭上"後,屈膝坐在嬤嬤放好的"小杌子"上,才歪著頭給賈母診了半日,"又診了那隻手"後,即"忙欠身低頭退出。"
多厚道的行醫風範!
考慮老夫人賈母德高望重不宜耽擱,一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