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順治:&ldo;明太祖立法周詳,制度井然;若非朱家子孫無能,明朝享國何止二百七十六年!&rdo;
----乾隆:多次評價朱元璋&ldo;立法周詳&rdo;( 《大明律》乃歷代法典中最嚴謹的,明朝統治體系也是歷代以來最佳的,朱元璋也當然是古往今來第一明君。)
----清人趙翼:封藩制度是明朝最大的弊政之一,不但造成地方上的連續反叛,而且導致藩王們嚴重壓榨封地附近的百姓,加重社會矛盾。
----毛澤東:&ldo;《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rdo;;&ldo;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rdo;。
(二)建文皇帝
朱允炆(1377-1402年) ,明太祖朱元璋孫,嫡長子朱標第二子。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1402 年在位,年號建文。洪武二十五年卒(一說失蹤),時年25歲。
朱允炆生父朱標(1355-1392年),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由李善長等人勸進即吳王位後,立朱標為世子。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立嫡長子朱標為皇太子。朱標長大後,政見常與父皇相左,經常勸諫其父對大臣與吏員的責罰不要過於嚴厲,一度導致父子關係比較緊張。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允炆15歲,他的父親太子朱標患有重病,身上長了一個大肉瘤,苦不堪言。朱允炆盡心伺候,日夜守在其父身邊。不久朱標因病去世,時年38歲,未即皇位,諡稱懿文太子。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後追尊為明興宗,葬於東陵(南京明孝陵東)。朱標去世後,朱允炆將三個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居住,並在各方面給予照顧,儘量不讓他們感到孤獨。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性仁厚,曾奉太祖之命,參照歷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73條,天下皆頌其德。1398年5月朱元璋死,遺詔命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朱元璋病逝前,脾氣異常暴躁,許多人擔心因此遭到禍患,朱允炆親自服侍,常常整夜無法入睡,但他也沒有一句怨言。這為他繼位奠定了&ldo;仁明孝友&rdo;的良好基礎。
建文元年(1399年),22歲的朱允炆登上了權力的巔峰,承繼了其祖父朱元璋開創的大明王朝,在南京明故宮午朝門裡號令天下,改年號為建文。即位後,召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典章制度,銳意復古,詔行寬政,實行惠民政策,減免租賦,賑濟災民,老弱病殘者由國家扶養;重視農業生產,興辦學校,考察官吏,任用賢能,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採訪史,分巡天下,以體察民情。採納齊泰、黃子澄建議,實行削藩,並下令親王不得節制文武將吏,更定內外大小官制,以加強中央集權。先後削廢周、齊、湘、代、岷五個藩王,又陳兵河北,意在圖燕。
但是有人評價建文帝基本屬於低能兒一類,至少智商值得商榷,否則堂堂的一個中央政府,怎麼就鬥不過燕王的地方政權;裝備整齊的正規軍,怎麼就打不過他四叔的縣大隊。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誅齊(兵部尚書齊泰)、黃(翰林學士黃子澄)為名,舉兵反叛。建文四年(1402年),也就是4年後,燕軍渡江,攻陷京師(今南京),建文帝見警報迭傳,宮內大亂,於是他下令縱火焚毀皇宮,後、妃等宗室皆被殺或令自殺。朱棣率軍殺入宮中,搜尋了3天,始終沒有找到建文帝的蹤跡。追問內侍,都說不知,只知文帝下令縱火後就不見了蹤影,未知死活。馬皇后和大多數妃子、內侍都被燒死,內侍們還怕朱棣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