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小野俊太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來,《怪獸總進擊》(注29)一九六八年八月上映,片中(年代設定為二十世紀末)提及小笠原島被聯合國拿來當作管理怪獸的怪獸島,但該島其實在該年六月才歸還日本。還有,哥吉拉在劇中第一次登場的地點是硫磺島,那裡有著聯合國科學部第二宇宙機場。在哥吉拉的新世紀系列中,甚至還為小笠原群島設定了虛構的島嶼,例如孫之手島(注30)和曾孫島(注31)等等。
正如回應美國歸還日本國土的決定一般,《哥吉拉對機械哥吉拉》於一九七四年上映,便是在沖繩歸還後,立刻便以沖繩國際海洋博覽會場(一九七五年開幕)為舞臺的作品。所以值得一提的就是《哥吉拉對機械哥吉拉》中,還有一個代表沖繩守護神的西薩王。電影一開始,披著哥吉拉外皮的機械哥吉拉登場破壞時,安豆味王族的後裔國頭天願便痛快地吶喊著「哥吉拉啊,代替我打敗那些毀滅我們安豆味王族的亞馬通秋(沖繩語,指日本本土人)吧!」這種劇情發展就像是要告訴觀眾,所謂「領土歸還」不是隻有一個劇本可走(歸還日本)而已。
社會變革與哥吉拉的造訪
作家宮田登在《妖怪的民俗學》(注32)中,替哥吉拉這頭有如鯨魚從海上而來的怪獸,賦予了民俗學的光芒。一九八四年的哥吉拉電影在重返銀幕後,他也指出第一代哥吉拉和一八五五年時反映安政大地震時事所畫出的鯰魚有相似的地方。宮田的觀念和柳田園男(注33)不同。柳田的民俗學是以農村為中心,並且主張「妖怪是神明墮落後的象徵」,而宮田所重視的觀念則是注重生於都市或襲擊都市的妖怪。如果再從我們現在關心的神奈川條約來檢視《哥吉拉》的背景,那麼巨大漆黑的「鯰男」(大鯰魚)就不只是地震,也等同於東京灣的黑船這種外患。
此外,宮田也曾舉出荷蘭人類學家柯內利斯&iddot;奧維翰(rneli ouwehand)的意見。柯內利斯&iddot;奧維翰認為一九六四年的《鯰魚書》(注34)中。製造地震的鯰魚是日本社會的破壞者,同時也是重整社會的救濟者。而這如同是日本人思索哥吉拉的起點。因為鯰魚化身的鯰男更和哥吉拉一樣,不但有手有腳以雙足步行,身上甚至還穿著衣服。其實,鯨魚也有相似的創意。在寬永十年的品川鯨魚風波(注35)後,當時的知名作家瀧澤馬琴出了一本名為《鯨魚尺品革羽織》的書籍。另外,在用日語讀出該書書名時,不難發現其中還藏有「品川」的諧音。在《鯨魚尺品革羽織》中,你可以看到鯨魚被作者擬人化,不但穿著正裝還拿著刀走在大街上。其實那本書的書名把羽織改掉,直接換上「鯨」字會比較貼切吧?
由於鯰魚在古時候常被大家視為地震的元兇,因此理所當然地,以地震為主題的鯰魚書有很多種。例如,新吉(注36)曾經有很多妓女、嫖客因地震而死亡,所以有一幅鯰魚畫就是大家一起聯手把鯰魚制服,以此告慰死於聲色場所之人的在天之靈。不過,當時那些人的真正死因,應該在於花街柳巷的建築構造被設計成不利於妓女、嫖客逃跑才對。不過,受到安政大地震影響的不是隻有庶民而已,就連當時的有錢人也蒙受其害。由於後來災後重建促進景氣好轉,以及救濟推動社會重新分配貧富,因此安政大地震的鯰魚等於成了窮人的惠比壽神(注37)。所以奧維翰認為七福神中醜陋但能帶來福氣的惠比壽神和鯨魚、鯰魚是相近的存在,有時在立場上甚至還可以互相解讀。
總之,在海灘邊擱淺的鯨魚也會被人當成惠比壽神。例如天保三年(一八三二年)時,三宅島上有一隻意外擱淺的鯨魚,於是當地村民將它的肉分來吃,以此解決饑荒問題。後來村民們為了感謝這條鯨魚的恩情,所以建造了鯨魚神社來供養它。這樣簡直就跟惠比壽神來訪沒兩樣。青森也有鯨魚為了吃沙丁魚群而不小心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