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第1/2頁)
任浩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吸收了前人的經驗和教訓,經過深思熟慮以後,趙匡胤認為以眼前的局勢,大宋想要消滅北漢固然不容易,但以北漢的小小地盤,想要吞併大宋也不太可能,即使是援助他們的契丹傾巢出動,北宋也不可能迅速滅亡。他覺得當務之急是趁雙方勢均力敵,僵持不下的時候,先擱置起北征北漢的計劃,迅速擴大自己的實力,於是南方就成了首當其衝的蠶食目標。然而令趙匡胤本人也始料不及的是,這一擱置下來以後,平定北漢的目標當他在世時就再也沒有機會實現了。
趙匡胤確立&ldo;先南後北&rdo;的戰略後,鑑於五代以來,藩鎮節度使的權力膨脹,經常釀成禍亂的教訓和進行統一戰爭的需要,開始進行以&ldo;強幹弱枝&rdo;為目標的軍制改革,加強中央禁衛部隊,削弱地方軍力。為此,趙匡胤規定了&ldo;更戍法&rdo;,使軍隊每年輪換戍邊,割裂軍隊官兵建制關係;用&ldo;杯酒釋兵權&rdo;,許以長遠保持富貴的辦法,迫使禁軍高階將領和地方節度使交出兵權;並把帶兵、調兵、用兵的權力分開,防止軍隊被有野心的將領所利用。&ldo;制其錢穀&rdo;,是這次軍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趙匡胤認為,唐中葉以來,藩鎮跋扈的重要原因是他們掌握了財政大權,有經濟憑藉。為了消除積弊,宋廷規定,各州除必要經費外,所有金帛一律上繳朝廷,並於961年在各路設定了平時負責將各州縣的財賦運輸到中央,戰時負責糧秣物資轉運的官員‐‐轉運使。這樣,趙匡胤不僅將全部軍權和財權集中到了中央手裡,防止了割據局面的再現,也為統一戰爭奠定了後勤基礎。
對於南方後蜀、南漢、南唐的幾個政權,趙匡胤也有自己的想法。基本政策都是遠交近攻的圍殲方法,最終目標是一統南北。後蜀國君孟昶奢華糜費,連馬桶都是七彩寶石鑲嵌的,又任命了一個寵幸的年輕人掌管軍政大權,這個人不過二十歲出頭,讀了幾本兵書後就胸懷大志,自比諸葛孔明,要完成孔明六出祁山沒能完成的事業,沒想到碰上趙匡胤後,僅僅六十六天就亡了國。
都城在廣州的南漢國君劉鋹也一味追逐醉生夢死的生活,小小的一個嶺南王國,宦官居然就有七千多人,宮中美女上萬名,最受國主寵愛的是一位來自波斯國的女子,由於面板稍黑,所以得了個名字叫作&ldo;媚豬&rdo;。她有一個奇特的嗜好,住的宮殿必須用產自五百尺深海底的珍珠裝飾。為了滿足這位來自異國的高品位的皇妃,南漢國民葬身海底者不計其數。趙匡胤聽說了這些事後,當即連說了幾遍&ldo;我要拯救這一方的百姓,我要拯救這一方的百姓!&rdo;隨後決定滅掉南漢。
引衣容直宋史紀:寇準為樞密直學士,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太宗怒起。準輒引帝衣,請復坐,事決乃退。太宗嘉之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這位南漢國君的結局也極有戲劇性。他準備了幾十艘大海船,停在珠江口,委託自己最信任的一個大宦官樂範負責把金銀細軟和&ldo;媚豬&rdo;等美女統統裝上船,時刻準備逃跑。結果等到兵敗如山倒,他真的跑到海邊準備走時,才發現樂範已經帶著全體海船走得無影無蹤。據說這位不幸的國君得知這個訊息後幾乎昏厥,最後只得萬分惆悵地投降了趙匡胤。
南方幾個相對較大的政權中,數南唐最為富裕、國力最強,然而,就在趙匡胤登基後不久,南唐的皇帝李璟就死了,新繼位的後主李煜是一個只懂得詩詞歌賦、風花雪月的文人,他的詞寫得很好,許多名篇千古流傳,皇帝卻做得很糟糕,胸無大志,寡智少勇,只想著怎樣能夠偏安江南。看到大宋的興起,李煜自己也很心虛,卻不知怎樣自強保國,只是在趙匡胤登基之初,便趕緊與宋談判,向宋稱臣納貢以求自安,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