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毛澤東對中國戰略防禦問題的思考[40]
中國自50年代以來,採取的一直是針對美國的戰略防禦方針,其重點防禦方向一直是東南沿海和西南的中印邊界。1962年,林彪又提出了&ldo;北頂南放&rdo;的軍事防禦設想,即從北面頂住美國聯合日本對中國發起的進攻,而放其從南面進入中國。這種方針實施的基礎在於中蘇關係友好,中蘇同盟穩固,中國的軍事防禦可以以蘇聯為依託。在此指導思想下,50年代至60年代初,中國的主要工業企業基本都設在東北和華北地區,華南只有一處,上海以南地區屬於放棄地帶。
但是到1964年中,毛澤東的對外戰略防禦設想開始發生變化。是年6月,他在中央軍委作戰會議和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對林彪的戰略防禦方針提出了疑義。[41]毛澤東此時已認為蘇聯不可倚靠,他在考慮失去這個依託後,北邊是否還能頂得住。因此他提出:如果南邊放,他不進來,而北面又頂不住,怎麼辦?要防止敵人從中間突破,認為美國有可能搞空降兵,佔領北京;敵人有可能走八國聯軍的老路,從天津、塘沽進來。[42]而林彪尚未摸清毛澤東的思路,依然按原定的方針思考問題。因此,當他聽了楊成武匯報的毛澤東關於戰略防禦設想等問題的講話後,聯絡到毛關於要警惕赫魯雪夫式人物的論述,內心十分不安。[43]這種分歧表明,毛澤東此時已從戰略防禦問題上關注蘇聯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與此同時,5月27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指出,從赫魯雪夫大反華的趨勢看,我們要考慮到萬一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韙,竟然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因此我們必須下大力氣加強抵抗武裝入侵的準備;[44]並提出:在原子彈時期,沒有後方不行。&ldo;計劃&rdo;要考慮解決全國工業佈局不平衡的問題,要搞一、二、三線的戰略佈局,加強三線建設,防備敵人的入侵。[45]正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周恩來在解釋&ldo;三線&rdo;地區的劃分時指出:&ldo;對修正主義,西北、東北各省是第一線&rdo;。&ldo;真正的三線是青海、陝南、甘南、攀枝花。&rdo;[46]
此外,60年代中期,毛澤東還特別指出:我們不能只注意東邊,不注意北邊;只注意帝國主義,不注意修正主義,要有兩面作戰的準備。根據毛的指示,主持軍委工作的林彪要求全國設防重點轉到北面,全軍要調2/3的工程建築團到北部設防。參加軍委工作的賀龍、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人也分別就國防工業、戰略問題、東北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作戰的指導原則等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重要意見。[47]
總之到1964年,毛澤東因開始警惕蘇聯對中國的外部威脅,而更加憂慮於中國的最高領導權被修正主義分子所篡奪;由準備發動文化大革命,而更要對外患做出防備,兩者相輔相成。由此,中國加強備戰,進行對內對外戰略方針調整的基點實際已不完全是為了防備美國對中國的侵犯;中共中央將三線地區作為全國的戰略大後方,其出發點也已不僅是針對來自美國的威脅,而且還帶有了防備蘇聯的成分。[48]這樣,當越南的抗美戰爭進入高潮時,中國軍事防禦戰略的重點實際上卻開始了由南向北的轉移。[49]
在上述諸項因素的影響下,中國已不可能如越南所希望的那樣,與蘇聯重新團結起來,在援越抗美問題上協調行動。
中蘇在對越援助問題上的矛盾衝突,開始於1965年蘇聯大規模援越之後。此時中蘇關係惡化的現實,已將兩國重新合作的道路封死。當蘇共中央、蘇聯部長會議於1965年4月致函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舉行越、中、蘇三國最高階會晤,把分歧撇在一邊,採取聯合行動的建議後,7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