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相中才行。周老太爺的正房太太出身顯貴,其家族也是廣州城出了名的書香世家,兩家聯姻可謂是珠聯璧合,一度成為廣州商界的佳話。
周老太太不僅容貌出眾,見識與學識也不同於平常女子,別看她出身書香世家,操持內務卻很有一套,唯一可惜的就是不能生養,這一點,在周老太太嫁入周家數年後才被周家人意識到。周家花費重金遍尋名醫,卻未見成果,最終只好選擇放棄。周老太爺對於這些並不在意,總奈長輩們不能接受,不得已,周家才起了為周老太爺納妾之心。
周老太太並不反對納妾,甚至親自為丈夫操辦此事,這也成了廣州城民眾茶餘飯後的閒話,雖是閒話,但是對於周老太太抱以讚許的還是多數。
周老太太孃家在蘇州有一房遠親,正好家中小女正值嫁娶之年,周老太太得知便連夜求父親書信前往求親,那家遠親本不願意女兒遠嫁,終拗不過周老太太父親的意,將女兒從蘇州送了過來。
當那位蘇州女子出現在周老太爺面前時,周老太爺就動了心,而那位女子也相中了周老太爺,一門親事算是皆大歡喜。
女子進門,沒多久就有了身孕,周家上下欣喜不已。十月之後,女子產下一子,周老太爺甚是歡喜,便著人將中庭的花園按蘇州園林樣式修葺一新,這才有了周家大屋現在的格局。
周老太爺沒想到的是,園子一落成,周老太太那邊就傳出懷孕的訊息,周老太爺就更加覺得這女子、這園子全跟自己合拍,只是後來這女子所生之子在十歲時沒能躲過天花之災,不幸沒了,女子自此鬱鬱寡歡,沒幾年也就隨兒子去了,只留下中庭的那座園林。
女子去了,周老太爺也無心再娶,專心經商,為子孫積攢下了相當豐厚地財富。
周老太太所生的也是一個兒子,奇怪的是,除了這個兒子之外,再也生養不出,那個兒子也就成了周家唯一血脈,周天恩幾兄妹正是這一血脈的傳承。
有人說,這女子神奇,是觀音菩薩座下的送子女神,她的出現就是為了把周家唯一的血脈送過來,使命完成,她自己也就要回歸本位。就這樣,這個傳聞伴著周家的江南園林成了廣州城最為特別的一處。
周家六進大屋的每一進,其作用都有所不同。第一進主要是用來接待客人的會客區;第二進則是周家的議事區,也是以前周家男人談生意的地方;第三進是書房,供周家主人及孩子們讀書、靜修;過了中庭園林便是第四進,是供客人留宿的區域;第五進最大,是周家主人起居之地,也是周家內眷用餐的地方;第六進是孩子們居住的地方,放在最後也是為了保障孩子及女眷的安全。
周家大屋的特殊之處還在於,從第四進開始,每一進下面都修建有地下室,地下室之間透過一條長長的甬道連線。別小看了這些地下室,在戰爭時期可是為周家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如今倒是被閒置,除了周天恩和蔣仕鈺之外,再無人知曉這個地方的存在。
現在的周家不像從前,周天恩這一輩人共有四兄妹。周天思為長兄,從部隊復員後就接手了家族生意;二弟周天賜在香港大學畢業後就留在香港,幫著父親打理香港及海外的生意;三妹周素蓮嫁給了蔣仕豪,也就是蔣少卿的生母;四妹周素馨,是周天恩在大西北當兵時認的乾妹妹。
說到周素馨,倒是有一段往事。
周家祖上就與北京的沈家、蔣家世交,以前都是生意上的往來,三家人裡屬周家財力最強,蔣家社會關係最廣,而沈家屬於書香門弟,在三家人中實力最弱。
解放前,周家曾遷去香港一段時間,後來在沈家的勸說下,周家才在1952年回遷廣州,但是大部分的產業還留在香港以及東南亞各地。因為周家,蔣家的生意也越來越大,再加上沈家的人脈,三家聯手,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