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爺爺們來說,對於老舍和傅雷們來說,死亡不是他們生命的休止符,他們為理想和美善付出的種種努力,必將在後人心靈的旱地犁成良田,為我們這些後代留下佳美的腳蹤。
他們失敗的地方,也正是我們勝利的起點。
這些天來,我一直在想:假如我們遭遇到他們的命運,我們能不能做得跟他們一樣好,甚至做得比他們還要好?我們是被厄運所壓垮、所擊潰,還是始終昂首面對打擊、微笑面對厄運?
我在西藏的時候,一位高僧曾經給我講述藏傳佛教中的《生死書》。這本神秘的經典,記載了許多個世紀以前西藏人對生和死的認識。它細緻地描述了死亡的禮儀,並且敘述了肉體死後靈魂的不同階段。人死之後,就捨棄自己的肉體,代之以發光的身體。他可以看到親友的哀悼、自己的喪事,以及他的靈魂,或者遇見一種給他平安、滿足的&ot;亮光&ot;。最終,他要按照生前的所作所為接受審判。
我們的爺爺沒有做過壞事,他們勞苦一生,他們都會升入天堂。今世,他們沒日沒夜地勞碌,卻沒有獲得絲毫的回報。但是,一分的勞碌,必有一分的收穫。他們的靈魂和肉體在痛苦中煎熬,卻正是因為這種痛苦的煎熬,終於獲得上天的眷顧。《聖經》中說:
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提摩太書2:6》)
此生,他們沒有得到應得的糧食;彼世,他們將享受華美豐盛的生命。
我們互相就是對方的安慰和信心。我心裡亂得很,無法給你寫一封完整的信。今天暫時寫到這裡。
愛你的寧萱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二、廷生的信
寧萱:
你的信又讓我想起洛扎諾夫來。在相伴多年的妻子去世之後,洛扎諾夫才發現他的整個世界都是靠妻子支撐的,妻子一離開,全部都坍塌了--包括文學、藝術、房屋和金錢所有的一切。
他想再對妻子說一聲&ot;我愛你&ot;,妻子卻永遠聽不見了。
此時此刻,即使能夠點石成金,又有什麼幸福可言呢?
洛扎諾夫懊悔地寫道:&ot;我沒有把老伴兒從病魔手中解救出來。而我是能夠做到的。只須對她多一分關心,對錢幣,對金錢,對文學少一些興趣。這是我唯一的和全部的痛苦。我曾經守護她。卻沒能保住她。這就是我的痛苦。生活要求有準確的眼睛和堅強的手。生活不是眼淚,不是嘆息,而是掙扎,可怕的掙扎。眼淚--&039;留在家裡&039;,&039;咽在肚子裡&039;。外表--是鐵。只有包著鐵的房子才是結實的,堅固的。我身上的鐵太少了,正因為如此老伴兒才會這麼艱難。她一個人拉著一輛大車,氣喘吁吁,苦苦掙扎。她是為我掙扎啊。如今拉車人倒下了。而我能做的卻只有哭。&ot;愛是有重量和顏色的,像鐵一樣沉重,像鐵一樣深沉。在掙扎之中,愛方能顯示出它的重量和顏色。
人為什麼不在哀痛哭泣之前早一點醒悟呢?
人為什麼不在失去愛人之前早一點愛他呢?
我聯想起奶奶們的命運來。她們守寡半個世紀,青春變成蒼老,紅顏變成白髮,其中的苦痛究竟有誰知道呢?即使是她們的子女,體會到的又能夠有幾分呢?更何況我們這些與她們之間橫亙著半個多世紀光陰的孫輩了。
海面之下的冰山,誰知道有多深呢?
老樹下面的根系,誰知道有多廣呢?
當愛付出的時候,未必能夠得到償還,有時適得其反。但是,這樣的結果並不能讓人類停止去愛。奶奶們在命運的沉重打擊下,在時光的慢性折磨下,她們的愛有些扭曲、有些變形,但那依然是愛,是偉大的愛,是需要我們去理解、去設身處地體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