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700章 朱高熾的批評
洪熙四年。
七月。
吏部擬出了一批名單,經過內閣的商討,最後呈交到了朱高熾手裡,除了內地的官員升遷與調動外,主要是海外各地的變動。
渤尼都司,呂宋都司等地,因為當地文化落後,充滿了部落的模式,而且從古至今比較封閉,所以非常的落後,這些地區不像中西亞地區。
所以明軍在當地的駐紮,戰爭規模很低,應該算成治安戰,因此沒有施行都督制,最高軍事長官為總兵,渤尼都司有三位總兵。
軍事上的安排主要是兵部與五軍都督府,文官的選拔以委派巡撫為主,最高為經略。
渤尼經略負責大方向,各地的巡撫負責地方治理,呂宋都司也是如此,如今加上絕島都司,絕島都司隨著今年來的經濟增長,越來越受到朝廷的重視。
然後是北天竺五省。
因為北天竺部分地區並不穩定,所以仍然施行總督與都督制,以軍事為重,包括對底裡人的拉攏和打壓,當初投靠大明的馬哈木,隨著勢力的膨脹開始了抵抗大明。
經過任禮的打擊,此人已經死了,當下底裡人威望最高的是額爾德尼,比較起馬哈木,此人非常的識趣,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麼態度。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政治建築。
“隨著我大明疆土的增加,對於邊地和海外的治理仍然是朝廷的頭等大事,常言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難。”朱高熾感嘆道。
雖然沒有打過大的敗仗,甚至多有勝利,可最後明軍還是撤離了交趾。
朱高熾翻閱了名單,看了一些官員的簡歷,基本上都是符合章程,任期內的考核評價多是優。
朱棣收復交趾,軍隊軍紀嚴明,對地方秋毫不犯,屢次下達旨意,而軍隊裡桀驁不馴的將領早就在洪武朝被淘汰了,所以明軍在交趾的作戰很順利。
總體而言,因為信仰的崩塌,榮譽感的丟失,地方精英們只想著撈錢謀取私利,大環境下導致的貪婪成風,才有了明初從皇帝到百姓皆恨貪官的原因。
解縉在歷史上已經死了,如今仍然活著,還成為了內閣次輔,位高權重,如今的內閣可不是歷史上明朝的內閣,雖然實權很重,但是級別卻低,名不正言不順。
朱高熾重視官員在基層的經驗和能力,所以無論是內閣還是各部部堂,這些大員們皆需要有地方主政,並且成績優秀的表現。
在地方上撈錢仍然是文官們的主要行為,也是朱元璋為什麼對貪官大殺特殺的原因,不是憑空誕生的。
黃福治理交趾有功,從布政使升任高麗總督,如今回到國內擔任工部尚書,雖然是朝廷大員,但離入閣還差一步。
社會的經濟基礎,即生產關係的總和,決定了社會的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這個原理強調了經濟因素在社會發展和變革中的決定性作用。
各部尚書屬於棋子的頭頭,那麼內閣才是舵手。
楊士奇、解縉、黃淮、黃福等人恭敬的等候皇帝陛下的旨意。
歷史上大明的文官以內為重,科舉前幾名才有資格留在翰林院,而只有翰林院出身的學士,才有機會進入內閣,次一等的則留在各部觀政,或者外放或留在京城,最次一等直接外放到縣城或者州府擔任輔官,三條線路的上限有巨大的差別,屬於很明確的升遷線路。
然後是柳東博,字孟卿,如今戶部侍郎,此人也在,名單裡,此人將擔任渤尼經略。
除非是專職部門,例如都轉運鹽使司、鹽課提舉司、太僕寺、市舶提舉司、茶馬司、大理寺、都察院這類專務機構,更重本行業的經驗。
可是在後期的治理中,因為文官的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