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船數量規模在四萬餘艘,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尾聲,英國船隻數量兩倍。
普通礦工每個月的工錢高達兩元五角錢,比大明工局普通工人每個月兩元的工錢還要多出五角錢。
根據各個商行與學者們的研究和探索,絕島上的部落有五百多個,人口大概七十餘萬。
許多的部落因為生產力關係的變化,被商行們緊密的影響,至少三四十萬人受到了商行的改變,扭轉了原來的生活方式,開始定居並且根據商行們的指導開始農業生產。
定位儀,赤道儀,牽星測量板等工具與新知識的引導下,大海上航行,船隻不用擔心偏離了航線,成熟的航線已經避開了暗礁,
暗礁是船隻發生海難最主要的兇手之一。
然後是極端氣候帶來的洶湧波浪。
但是南洋的航線不是太平洋航線,不像歷史上西班牙大帆船那麼高的沉沒率,加上沿途島嶼建立的補給點和維護港,特別是呂宋都司和文郎馬神宣慰司的沿海岸航行,大大提高了航線的安全。
輪船根據碼頭上的指引進港,然後向碼頭的管理人員遞交貨單,管理人員會抽查船隻上的貨物,並且進行收稅與登記的章程。
港口上官方的身影比較淡。
“這就是傳說的無為而治麼。”陳玉短暫的掃視了幾眼,對絕島已經有了初步的印象,很快,碼頭上迎接陳玉的團隊迎接了上來。
陳玉老人看到認識的吳宏,竟然還看到了羅仲恆。
羅仲恆是最早參與金州閹工貿易的商人,並且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高倭聯合商行,後來隨著政策的轉變,聽說此人轉行了,陳玉很久沒有聽到過此人的訊息,沒想到會在絕島見到他。
眾人熱情的寒暄,互相行禮。
與陳玉一同而來的還有北平的商人們。
這麼久了,商人們鬧出如此大的動靜,碼頭上卻沒有人來管理,甚至沒有看到一個官方管理者的影子,陳玉嘖嘖稱奇。
國內的管理嚴格,海外卻不同。
為了吸引移民,除了給予各項優待外,也減少了管理措施,歷史遺留原因,導致海外非常的“鬆懈”,缺乏嚴格的管理。
“倒是有些符合海外發展的規律,海外的昌盛繁榮也不是沒有道理。”陳玉暗暗點頭。
大明人沒有到達的時候,麻那裡還是一片漁村,因為良好的港口條件,當地的土著選擇了在此地安家,靠著小舟捕魚而生。
如今大明人來了,這裡變成了城市,也是當地唯一的城市,嚴格意義上來說。
沒有城牆。
街道鋪設的雖然不如內地寬廣,但是卻也很夯實,道路兩旁有不少竟然是水泥鋼筋搭建的樓房,絕島沒有水泥廠,需要從內地進口,修建這樣房子的成本是內地四五倍以上。
道路兩旁栽種了樹木,更多的是宅院。
碼頭上的工作人員多在此地安家,還有商行的夥計們,以及常年與當地貿易的商船,不少人也在這裡買了一片地修建了房子。
至於幾十萬的礦工,因為工作的原因,大多數居住在礦區裡生活區,只有極少數的人才會在此地買房子。但是麻那裡城居住了三萬多人,的確是絕島唯一的城市。
三萬人的城市,是絕島最繁華和熱鬧的地方。
城市裡由官府的巡檢丁差維護治安,因為人手不足,各大商行有保衛城市的義務,各大商行充足的礦工,只要下發武器立馬變成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
“這可能也是當地商行底氣更足的原因。”
陳玉瞭解了麻那裡城的生活方式後,隱隱的做出了推論。
越是瞭解絕島,陳玉對絕島越發的有了興趣。
當初北平最早的幾位煤場主,大多都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