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第2/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由於他們拒
絕進行所要求的宣誓,審判便不可能舉行,嫌疑犯被保釋三年。在此期間,
威廉&iddot;基思出任副總督,在貴格會教徒兔於宣誓的權利鼓勵了犯罪這一家喻
戶曉的責難聲中,該案彼重新審理。殺害海斯的人在其上訴到達英國前被處
以死刑。這個訊息‐‐英國臣民在賓夕法尼亞由未作宣誓的陪審團裁決處死
‐‐傳到倫敦,激起了一片憤怒的喧囂。貴格會派的反對者們於是有了更多
的口實。
不僅如此,以堅持宣誓為由要將貴格會教徒統統趕出官場的經常性威脅
此時正迫在眉睫。這一前景嚇壞了貴格會教徒控制的議會。因此他們願意聽
從總督的如下建議:如果他們在死刑問題上讓步,就可以在宣誓問題上得到
讓步。所需的無非是採用英國刑法,這將自動地使多得多的罪行成為死罪。
因此,允許不經宣誓可擔任官職的 1718 年法令,也就使賓夕法尼亞的死刑
法和英國的死刑法一致起來了。關於這一交易的證據雖然只是間接的和細節
性的,但卻極有說服力。正如貴格會派歷史學家有點含糊地自誇的那樣,1718
年法令由一位貴格會派律師起草,被一個由貴格會教徒控制的議會透過,並
且未遭到貴格會派年會的抗議。
這樣,貴格會教徒為了在宣誓問題上保持&ldo;純潔&rdo;,出賣了一切可能被
判犯有五花八門十多種罪行中任何一種罪行的男男女女的生命。這段故事不
僅證明不能用絕對的教條來指導政治行為,而且表明狂熱者可能為了自己良
心的孤傲自潔而犧牲同胞的幸福以至生命。
8.執政的考驗:和平主義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