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馬祥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35年11月初,徐海東同毛澤東首次會面,馬上表達了渴望在中央直接領導下長期奮鬥的願望。毛澤東當即決定撥給他一部電臺,從而能夠保障聯絡。徐海東回部後馬上下令,把軍中積蓄的銀元絕大部分都交給遠徵萬裡後急需補充的中央紅軍,還抽出許多重要物資和大量駁殼槍送去,一時被稱為雪中送炭。
【點評】獨立行動策應全域性
在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徵中,紅二十五軍雖不屬於三大主力,卻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該部作為在長江以北獨當一面的戰略力量,以自己的遠徵有力策應了主力紅軍的長徵,而且還在征途中開闢了鄂豫陝根據地。紅二十五軍的領導人特別可貴之處,又在於在得不到中央訊息的情況下自覺分析形勢,獨立自主地作出西征北上的決定,事實證明這符合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從而為長徵的勝利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第四章 聲東擊西(1)
‐‐紅二、六軍團&ldo;不蝕本&rdo;的長徵之謎
中央紅軍出髮長徵一年以後,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也走上了長徵之路。這支部隊出發時有17萬人,全部輕裝,沒有什麼拖累,行動便捷。為迷惑敵人,紅二、六軍團在風雨交加的11月20日夜間突破國民黨湖南軍和保安團防區的結合部,直插湘中,一夜間便走出百里開外。令人稱奇的是,指揮全軍行動的任弼時、賀龍等人的計劃是率全軍向西建立新根據地,長徵開始時卻向東南走,名副其實是&ldo;聲東擊西&rdo;。
紅二、六軍團(後組建二方面軍)進行長徵,為什麼一開始就採取這種奇特方式呢?
陳誠被紅軍徹底耍了
任弼時、賀龍等人領導紅二、六兩個軍團,自1934年10月會師後就由統一的指揮部領導,共同作戰。中央紅軍長徵時,他們主要在湘西地區牽制湖南軍閥的主力,起到了重要的戰略配合作用,同時也在以賀龍的家鄉桑植縣為中心的地區,開闢了湘鄂川黔根據地。
1935年秋,中央紅軍(一方面軍)長徵到達陝北,紅四方面軍轉入川康邊區,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和當地的紅二、六軍團就成為長江以南最後的一塊根據地和最大的主力紅軍,被蔣介石視為心腹大患。此時,國民黨軍集中130多個團、20餘萬兵力準備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發動&ldo;圍剿&rdo;。指揮各路國民黨軍的宜昌行轅主任、湘鄂川黔&ldo;剿匪&rdo;總司令陳誠認為,這支紅軍面對圍攻肯定會像中央紅軍那樣向西&ldo;流竄&rdo;,於是將主力集中在湘黔邊界,並大力構築碉堡,張網以待。
此時,紅二、六軍團面對十幾倍於己的敵軍圍攻,新開闢的根據地內部又盤踞著很多土匪和土豪武裝,還缺少糧、鹽、布,很難繼續堅持。賀龍在劉家坪召開的長徵動員大會上說:&ldo;這裡山多,田少,加上敵人燒殺搶掠,哪還能養得起我們兩萬人的紅軍?人要吃飯,馬要吃料,可是老天爺長不出那麼多糧食,所以,我們只能轉移到外線去,拋開這一大幫子烏龜殼子。外邊地方大著呢!我們可以行動自如呀!&rdo;
中央湘贛省委和湘贛軍區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了以任弼時(左)為主席,蕭克(中)、王震(右)為委員的軍政委員會,領導紅六軍團西征
在突圍之前,中央代表任弼時召開會議,著重徵求賀龍的意見。在湘西作戰多年的賀龍熟悉當地的一山一水,也深知敵情,他提議先到湘中,可補充物資並威脅長沙,待敵人調兵追到湘中,再拋開追敵轉入貴州建立根據地。到會的領導人一致認為,這個主意正好出敵意料之外。湘中雖是湖南軍閥老巢,卻守兵不多,此舉正可避實擊虛。
11月下旬,紅二、六軍團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