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力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1964年至1969年,美國空軍入侵中國領空的飛機主要是無人駕駛偵察機和戰術戰鬥機。當時美國空軍使用的是bq‐1476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這種飛機體積小,飛得高,速度慢,電磁反射回波弱,雷達不易發現,生存力強。開始,由於對其效能和活動特點不甚瞭解,中國空軍多次出動飛機攔截,都未獲戰果。對此,中國空軍負責人親赴前線,同指揮員、飛行員和戰勤人員分析敵機效能、弱點和活動特點,制定相應對策。1964年11月15日,航空兵一師作戰分隊首次擊落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
1965年1月2日,南寧作戰分隊又在廣西靈山擊落1架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這兩次戰鬥的成功,為對付無人駕駛飛機的作戰開啟了局面。空軍總結推廣了他們的戰鬥經驗,隨後美軍無人駕駛飛機連連被擊落。
美軍空軍在屢遭打擊後,1966年改用效能更好的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但仍逃脫不了被中國空軍擊落的命運。
1967年6月12日,美機以時速650公里,高度18萬米侵入廣西上空,航空兵三師飛行員劉光才駕駛高空偵察機,冒著與敵機相撞的危險,勇敢地接近敵機,相距180米時,用火炮攻擊,一舉擊落敵機。以後,中國空軍相繼用機上火炮、火箭、地空飛彈接二連三擊落敵機。從1964年8月到1969年年底,美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入侵中國南部領空97架次,被人民空軍擊落17架。
美國繼u‐2高空偵察機之後,又丟擲了一種新型的&ldo;火蜂&rdo;式高空偵察機,騷擾我國領空,竊取軍事情報。這種飛機先由&ldo;大力式&rdo;‐c-130運輸機掛載,飛至中國邊境南海上空投放,入海南島,經南寧、興寧、廈門出境,在臺灣、澎湖北迴收。無人駕駛飛機脫離母機後,按預定偵察航線自動攝影偵察。其照相容積直徑可達100公里,縱深數百公里,偵察航線長達1000餘公里。它的特點是:體積小,雷達反射面小,地面、機上雷達都很難發現;它的飛行高度達176萬米,時速920公里。這種飛機顏色很暗,飛行時發出一種悽厲的怪叫,中國空軍指戰員都叫它&ldo;討厭的黑烏鴉&rdo;。
&ldo;黑烏鴉&rdo;被美國吹噓為&ldo;世界上第一流的偵察機&rdo;。美國狂妄地說:&ldo;中國沒有能對付它的飛機。&rdo;的確,中國人民空軍要想擊落它,難度是很大的。
1964年9月至11月,&ldo;黑烏鴉&rdo;連續4次入侵我國領空,我機4次截擊4次失利。9月29日,我一架殲‐7飛機在18萬米高空發現敵機,發射一枚空對空飛彈,因距離過遠,未能命中目標。
10月13日,我一架殲‐6飛機,在176萬米高空發現敵機,攻擊3次,炮彈打完也未擊中要害。
&ldo;黑烏鴉&rdo;的侵略行徑激起了中國空軍指戰員的憤怒。&ldo;我們到底能不能揍下&l;黑烏鴉&r;?難道就眼瞅著人家在頭頂上逞兇?不,絕不!&rdo;中國空軍人員決心打下&ldo;黑烏鴉&rdo;,他們組織了&ldo;專打小分隊&rdo;,經過勤學苦練,終於練出在殲擊機升限高度作戰中,快速瞄準射擊、近距離攻擊的過硬本領。
1964年11月15日,殲&ldo;火蜂&rdo;小分隊的某部中隊長徐開通駕駛殲‐6機,在與&ldo;黑烏鴉&rdo;的交戰中,旗開得勝。他在距離美機300米的距離內,果斷機智地拉起機頭,對準敵機腹部的發動機噴口,從230米一直打到140米,炮彈直穿發動機,終於將敵機擊落。
在此後一段時間內,敵